青岛日侨的学校教育(1914~1945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日本对日侨子弟的学校教育为中心,比较完整地复原了日本在青岛学校教育活动的历史。从日本在青岛的势力膨胀、日侨在青岛的活动情况、日本国家教育体制等方面展开,探讨日本在青岛期间(1914-1945)对日侨子弟教育活动的背景与办学规模、海外教育的历史渊源与战略意图、教育活动、特征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日本曾两次占领青岛(1914~1922,1938~1945),在这期间,日本当局为在青的日侨子弟兴办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初、中级学校,日本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跟其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1914年底,日本取代德国控制了青岛,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守备军司令部,守备军司令部下设学务系,管理设在青岛的日本学校和为中国人设立的学校。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日侨学校由原来守备军司令部的管制转到日本居留民团的管制之下,青岛日本居留民团对日侨学校的管理忠实地贯彻了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教育方针,这期间日侨学校教育在日本国家教育体制的框架下,在日本势力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学校规模、办学条件、课程设置都体现出近代教育的特征,同时具有日本军国教育的特征。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日侨再次涌入,学龄儿童进一步增多,青岛的日侨学校也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时期战时教育体制的形成,学校成为日本占领当局的服务基地,校舍成为驻军地、军用物资储备地、后勤劳作地等,学生成为军政当局的侵略战争后备军,学校的基本教学功能几乎丧失殆尽。本文基于档案资料和其他史料通过对青岛日侨教育的考察,并结合与上海、大连的比较,在复原历史的同时,揭示日本海外教育的特征及其在日本国家教育中的历史地位。
其他文献
根据200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的会议《成果文件》,联合国正式启动了以"转型"为标志的全面改革进程,而人权领域被列为改革的优先领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人权领域改革无论
中国山岳型自然资源丰富,山岳旅游是我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旅游形式之一。我国学者对山岳型旅游地的规划开始的很早,涉及到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生态旅游概念的
比例原则不仅是行政法的"皇冠原则",而且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当注意管理手段与管理目的之间的适当性、必要性和相称性,不能欲治反
高分辨率声学探测技术是浅海松散沉积地层及其赋存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尽管声学探测具有高效率、高分辨率的特点,但其目前尚存在着数据采集方法试验研究不足,缺少有效的去噪
美国的国际体系观在后冷战时期不断调整,但其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标始终不变。美国的国际体系观包含四个主要方面的关切,即影响其霸权地位的权势演变、重大安全威胁和挑战、
鸡肉是人们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份和重要的营养来源,而如何提高肉鸡品质,并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影响肉鸡品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方面。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品
影视艺术其实是一种想象与真实辨证统一的艺术,而真人与动画结合电影的魅力正在于它以现实的"真人"为中介,在现实与想象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使神奇的3D动画意象带来了巨
民法是人法,是权利法,也是能力法。民法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控主要通过界定民事主体和规范民事行为来进行,民事法律体系及理论体系之建构即以此内容为中心展开。行为能力是自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拥有丰富且准确的信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也日益突出。仅仅依靠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如个人证件、密码口令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