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日本对日侨子弟的学校教育为中心,比较完整地复原了日本在青岛学校教育活动的历史。从日本在青岛的势力膨胀、日侨在青岛的活动情况、日本国家教育体制等方面展开,探讨日本在青岛期间(1914-1945)对日侨子弟教育活动的背景与办学规模、海外教育的历史渊源与战略意图、教育活动、特征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日本曾两次占领青岛(1914~1922,1938~1945),在这期间,日本当局为在青的日侨子弟兴办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初、中级学校,日本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跟其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1914年底,日本取代德国控制了青岛,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守备军司令部,守备军司令部下设学务系,管理设在青岛的日本学校和为中国人设立的学校。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日侨学校由原来守备军司令部的管制转到日本居留民团的管制之下,青岛日本居留民团对日侨学校的管理忠实地贯彻了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教育方针,这期间日侨学校教育在日本国家教育体制的框架下,在日本势力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学校规模、办学条件、课程设置都体现出近代教育的特征,同时具有日本军国教育的特征。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日侨再次涌入,学龄儿童进一步增多,青岛的日侨学校也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时期战时教育体制的形成,学校成为日本占领当局的服务基地,校舍成为驻军地、军用物资储备地、后勤劳作地等,学生成为军政当局的侵略战争后备军,学校的基本教学功能几乎丧失殆尽。本文基于档案资料和其他史料通过对青岛日侨教育的考察,并结合与上海、大连的比较,在复原历史的同时,揭示日本海外教育的特征及其在日本国家教育中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