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管理下的高校体育联赛的品牌塑造。以SCP框架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发展现状,对高校体育联赛的发展尤其是如何塑造品牌赛事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参照美国NCAA篮球联赛品牌塑造策略进行一系列对比,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外界影响四个方面总结分析我国高校联赛品牌的发展问题和机遇。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国情,深入把握,为我国高校体育联赛的进一步发展及品牌价值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我国高校体育联赛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赛事组织和品牌塑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而美国高校体育联赛在组织管理、市场开发、品牌塑造方面,已经有了超过100年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然而我国高校体育联赛虽然开展稍晚,品牌影响力相对不足,但市场环境开放有利,体育消费市场日益庞大,发展潜力很大。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目的是对中美高校体育联赛品牌的塑造进行分析,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最终探索出适合我国高校体育联赛品牌化发展的道路。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的高校体育联赛开始时间短,范围小,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在赛事的运营上有很大优势,但是毕竟缺乏历史沉淀,还有很多管理和赛制上的不足。因此我国高校体育联赛发展水平较低。借鉴美国高校体育联赛品牌塑造的先进经验,我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应改变观念,增强主动性,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发扬国家扶持的优势,加大对高校体育联赛品牌的发掘和优化,使高校体育联赛向精品化、品牌化发展。2.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由此引发的运动热潮,有助于高校体育联赛品牌的树立和推广,尤其为高校体育联赛提供了优良的市场环境。我国高校体育联赛逐步建立起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赛事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品牌开发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3.高校体育联赛品牌产品应避免价格过高、以中等收入者为主要消费目标群体。其购买对象主要是14-30岁的年轻人群体,特别是以学生为主。必须尊重作为重要消费群体的年轻大学生其自身消费特点:购买力强、消费观念新、购买欲强。因此,高校体育联赛对于自身的市场目标以及品牌定位也应当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而定,逐渐辐射到该年龄段的其他群体或其他年龄段的体育爱好者。随着高校体育联赛竞技水平的提高,其品牌价值也会逐渐的提升,扩大影响力范围。4.中美篮球文化在技战术理论、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市场运作上都有不小差距,通过学习美国篮球文化精髓,增强现代篮球意识,可以逐渐树立我国高校体育联赛品牌,推动校园体育运动的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体育人才。5.建议:打造精品是塑造品牌的根本保证,而且品牌塑造必须针对性地对消费对象作清晰的定位。同时,体育联赛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始终要突出其特殊性即参与性的特点。应当更加重视发展高校体育文化,通过高校体育联赛使大学生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自己既有传统文化特点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品牌,借鉴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使我国的高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