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水平反映了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和程度,这个单一指标只能反映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而城镇化实际涉及范围很广,因此要结合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本文的城镇化质量采用山西省市域和县域的综合城镇化质量指标,城镇化水平用山西省市域和县域城镇化率来表示。从市域和县域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得出11地市和11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城镇化水平即城镇化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构建山西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其多方面得分并作图与分析;然后,对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协调关系类型并作图与分析;最后,提出山西省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健康发展的建议。通过分析得出,山西省城镇化质量地域分布差异显著,发展较不均衡。基于市域和县域的城镇化质量均自东向西逐渐变低;晋中、晋东南、晋北和晋南地区的城镇化质量依次降低,县域中市辖区的城镇化质量普遍偏高,在晋北和晋中地区较为典型。此外,山西省城镇化质量依次按照社会、经济、空间城镇化质量的顺序差异逐渐减小。因此要注重缩小社会城镇化质量的差距,促进山西省城镇化全面综合发展。山西省普遍存在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不协调的现象,且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协调关系和城镇化率的基本不相关,三种协调关系类型在各个阶段都有出现。山西省市域和县域两个尺度的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基于县域的晋北、晋中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发展基本协调,晋东南地区城镇化质量超前于城镇化水平,晋南地区则以基本协调型和滞后型为主。此外,不同维度的山西省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协调类型也有所不同,太原、忻州、吕梁、临汾、晋城和晋中的经济、社会、空间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相对协调,其他市域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前或滞后。山西省正在努力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针对四大地区不同现状需要制定相应的城镇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