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政策作为本市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配套政策,于2015年在全市范围试行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什么一个入学政策新变化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社会极大关注?其实追根溯源一下,早在5年前上海市就已启动了相关政策的试点工作。从政策实验到政策实施,可以说是遵循了政策执行的一般规律。然而政策执行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了影响?本论文将主要运用史密斯模型,从政策、执行机构、政策对象和环境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史密斯模型所构建的影响政策执行四要素的分析发现,在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策本身存在的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执行机构附加条件、横向组织缺乏协调的问题,政策对象理解偏差的问题以及社会环境不理性的问题等均对政策的顺利执行以及执行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部分中心城区2015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选择在人户分离居住地入学的人数已达到往年的10倍至20倍不等,然而中心城区因动拆迁、人口密度大等问题一直存在着“户籍在本区,人不在本区”的现象,如此大数量的人户分离对象显然并不是政策目标期望服务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基于以上分析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此政策的执行实际上是偏离了预定的政策目标——进一步完善教育配套服务,解决少部分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问题,反而成为了一部分人“择校”的捷径,侵占了另一部分人享受便利教育资源的机会。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介绍。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对本论文涉及的一些概念以及运用的史密斯理论模型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政策执行现状,对人户分离居住地入学政策、政策执行的措施以及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介绍和分析。第四部分经验借鉴,对国内外类似的入学政策进行介绍,借鉴相关政策实施的经验。第五部分对策建议,从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及环境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将总结研究的结果,分析研究的不足,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一些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