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行为理论和心理学早已证实了不同行为主体在观点、感受和思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行为主体之间存在行为上的差异。将此研究结论应用于企业领域,可以同理推断出企业决策者在企业战略决策中所追求的价值内容必然存在差异。由于价值内容的多样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除了价值内容,企业战略决策还必须考虑价值追求的结构性。如何表达企业价值结构及如何调整价值结构,应该也是企业决策者非常关心的工作;从而企业价值结构的管控也应该成为管理理论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从决策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f,w)可知,f表达了管理者或决策者关心的价值内容及其价值量,而w则对应着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的结构性主张,是价值结构目标模式(价值目标模式)。因为价值目标模式的实质是行为主体最希望看到的价值结构,因此价值目标模式属于战略的方向性主张,企业在管理中应该将其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价值目标模式具有战略指导作用,价值目标模式的实现,是管理者或决策者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目前,尚缺乏对行为主体价值模式进行评析的方法,其中的关键性工作是对实际价值模式的识别。对此,本文依据竞优思想及竞优评析方法,认为基于行为主体的个体优势特征来识别其价值实际模式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提出以个体优势特征识别的价值参数结构作为行为主体价值实际模式的思路,并论述其合理性,其实质是集成各组成部分的优势结构。行为主体价值实际模式与行为主体价值目标模式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企业价值模式为研究内容,以效用函数中的价值参数为切入点,以个体优势特征的识别方法为依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界定了企业价值目标模式的概念及其确立途径。本文对企业价值目标模式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确立途径进行了探讨,对其意义加以客观详实地阐述,为展开企业价值实际模式与目标模式的差距和调整分析等后续部分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部分的创新主要在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系统分析企业价值模式一系列问题,分别给出了静态和动态情形下体现民主意义和基于聚类分析的价值目标模式确定方法。(2)针对三种常见效用模式,分别提出了企业价值实际模式的识别方法。具体来说,研究了线性加权效用模式、投入产出效用模式和理想点效用模式下的企业价值实际模式的识别方法,并以应用实例说明了各种识别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这部分的创新主要在于运用竞优评析方法进行识别企业价值实际模式,考虑了企业的个体优势特征。(3)提出了面向混合形式指标企业价值实际模式的识别方法。在对企业价值模式进行评析时,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包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也就是说评价指标值往往不全是实数。针对此实际情况,本文将5种常见的指标形式(实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和语言值)纳入考量范围。这部分的创新主要在于同时考虑了 5种常见的指标表达形式,拓展了企业价值实际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范围,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4)分析了企业价值实际模式与目标模式的差距及调整。定义了两种目标模式:民主目标模式和典型目标模式。依据价值模式的特点,主要从夹角和距离的视角,提出了企业价值实际模式与目标模式差距分析及调整途径,并且把静态情形下的差距及调整分析推广至动态情形,并以应用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这部分的创新主要在于利用价值模式的结构性特点,从距离和夹角的角度,分别给出了企业价值实际模式与目标模式的差距及调整分析,并且推广至动态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