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尿素对双季早稻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控释氮肥通过各种包膜技术控制肥料养分释放,实现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同步,是提高稻田肥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洞庭湖典型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以聚氨酯包膜尿素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素释放期(氮素释放周期约为90d和60d)、聚氨酯包膜尿素减量(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减量20%)、速效氮与缓/控释氮不同配比(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90d、60d和30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对水稻产量、生长、养分累积、氮肥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氮素释放期90d和60d聚氨酯包膜尿素对比试验:与优化施肥(CU)处理相比,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和60d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能增加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干物质累积16.89%和10.19%,水稻产量11.99%和10.00%,总实粒数16.22%和7.71%;分别提高N素累积36.15%和25.13%,P素累积29.55%和19.70%,K素累积17.31%和10.63%;分别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55.90%和47.26%,氮肥吸收利用率116.30%和82.61%,氮肥偏生产力11.99%和10.00%。结果表明,90天聚氨酯包膜尿素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适合于水稻生产应用,是水稻生产中理想的氮肥品种。(2)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减量20%对比试验:与CU处理相比,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减量20%一次性施肥可以使水稻干物质积累增加7.20%,提高水稻产量2.68%,但总实粒数降低0.34%;提高N素累积16.80%,P素累积9.82%,K素累积5.87%;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44.87%,氮肥吸收利用率91.39%,氮肥偏生产力28.36%。结果表明,聚氨酯包膜尿素减量20%仍然能够保持水稻产量并提高氮肥利用率。(3)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比试验:与CU处理相比,聚氨酯包膜尿素与常规尿素4:6和6:4处理一次性施肥增加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干物质累积20.52%和22.96%,水稻产量13.16%和15.10%,总实粒数24.37%和30.05%;分别提高N素累积44.09%和49.79%,P素累积46.38%和45.89%,K素累积21.82%和26.29%;分别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60.12%和69.77%;氮肥吸收利用率145.52%和163.09%;氮肥偏生产力13.17%和15.10%。结果表明在150 kg/hm~2 N用量下,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掺混比例为6:4一次性基施,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氮肥需要,能有效增产,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推广意义较大。(4)90d、60d和30d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试验:与CU处理相比,90d聚氨酯包膜尿素、60d包膜尿素与常规尿素6:4比例和60d聚氨酯包膜尿素与30d包膜尿素6:4比例处理一次性施肥可增加水稻分蘖,提高干物质累积22.96%、27.94%和24.73%,水稻产量15.10%、21.94%和18.45%;分别提高N素累积49.79%、55.23%和50.45%,P素累积45.89%、50.85%和46.74%,K素累积26.29%、33.36%和29.58%;分别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69.77%、99.72%和84.34%,氮肥吸收利用率163.09%、178.27%和164.30%,氮肥偏生产力15.10%、21.95%和18.45%。结果表明,60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以6:4掺混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适合于水稻生产应用,是较为理想的肥料配比。(5)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比例试验:与CU处理相比,90d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可减少氨挥发累积量6.16 kg/hm~2,减少CH4排放累积2521.28kg/hm~2,减少CO2排放累积2379.74 kg/hm~2,减少N2O排放累积4.28 kg/hm~2。聚氨酯包膜尿素与尿素以6:4掺混一次性施肥处理可减少氨挥发累积量4.94 kg/hm~2,减少CH4排放累积1799.25 kg/hm~2,减少CO2排放累积1956.74 kg/hm~2,但增加N2O排放累积1.59kg/hm~2。
其他文献
学位
宁乡猪因其抗逆性强,肉质性状优良而名誉全球。但宁乡猪也曾面临群体数量减少,核心育种群近交率过高,遗传多样性流失等严峻问题,严重影响了宁乡猪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利用其全基因组SNP信息估计宁乡猪个体基因组品种构成(Genomic breed composition,GBC),对宁乡猪进行群体遗传分析,解析其遗传背景,为制定科学可持续的育种计划,保护宁乡猪的遗传多样性,实现宁乡猪扩繁、新品种培育等育种目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lidae),是我国最具破坏性的水稻害虫之一。近年来,湖南地区二化螟发生日趋严重,发生量逐年加大,危害区域逐渐扩大,多地暴发成灾。本研究分析了湖南地区26县市机收田二化螟越冬基数定点调查数据,研究了衡阳县稻油连作区免耕油菜田和普通双季稻田越冬代二化螟羽化情况,比较了湖南地区不同县市二化螟对4种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即刻变化,探讨中风促通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36例,采取自身对照,在促通灸开始前一天及疗程结束后记录13:00~15:00时患者平躺前(-10min)、平躺后(0min、30m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予以通络方治疗后,瘀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瘦素、IL-6等水平的变化,探讨通络方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筛选标准的瘀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通络方组)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通络方治疗;观察患者
学位
学位
学位
低温冷害是影响双季稻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在直播栽培方式中,早稻苗期遇到“倒春寒”低温冷害的风险更高,但目前关于早稻直播栽培方式下低温冷害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选取13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早稻品种,采用大田分期播种与培养箱模拟相结合,研究自然低温、人工低温对不同品种早稻苗期生长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早稻直播耐冷品种筛选及其耐冷机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