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的大背景下,我国在2014年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准则”)进行了修订,并要求企业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准则正式引入“设定受益计划”这一概念,并且规定了其会计核算和披露要求。截至2017年年末,共计189家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了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信息。设定受益计划是职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与企业职工均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准则首次将设定受益计划引入到离职后福利之中,并对其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但企业是设定受益计划的执行者,也是该计划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我国很多企业对该计划较为陌生,加之该计划晦涩难懂,会计处理复杂,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其能否在我国企业中顺利执行以及执行的好坏会对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设定受益计划在我国企业中的执行状况进行研究,及早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不断提升设定受益计划在我国实务中的执行水平。因此,对设定受益计划执行情况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完善现有相关会计准则和理论,填补设定受益计划理论研究缺口,而且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并在解决养老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2015——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财务报表入手,经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职工薪酬准则下设定受益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阐述了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设定受益计划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主要对离职后福利计划、社会福利观和劳动报酬观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建筑业上市公司设定受益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执行效果。本部分主要论述了数据的收集过程,数据显示总体实施设定受益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和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但建筑业实施设定受益计划的上市公司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的同时设定受益计划金额却发生了下降。经分析发现,设定受益计划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偿债能力和离职后福利种类选择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部分为本文研究核心。第四部分,设定受益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设定受益计划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上市公司的执行这两个方面。第五部分,解决措施。本部分同样是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上市公司的执行这两个层面,针对本文第四部分发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与局限性。本部分是对上述五个部分的分析总结,并指出本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运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定受益计划的执行情况展开系统的分析。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准则应针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信息披露制定重要性标准”和应采用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及币种相匹配的国债利率作为精算假设折现率的观点。希望可以对我国设定受益计划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