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及意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致残的一大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甚至其家庭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极大的考验。但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以教育干预康复训练为主,患儿又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康复训练效果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此病患儿还极易共患其他躯体或精神系统疾病,且多数症状较为顽固,加重患儿的不适及照料者的负担,因此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共患病也逐渐被关注。由于ASD患儿普遍共患胃肠道症状,近年来随着“菌肠脑轴”理论的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肠道开始被认为与发病机制相关。导师在多年临床中运用自拟中药复方“运脾方”,以脾为核心辨治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改善ASD患儿核心症状及共患消化道症状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从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为切入点,选取肠道菌群及Zonulin作为标志物,探究中药复方“运脾方”以脾为核心辨治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40例,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导师自拟复方“运脾方”加减口服3个月,药物剂型为东直门医院中药房配制的中药颗粒剂,同时,对照组观察周期3个月,不予中药治疗。两组患儿同时均在专业康复机构接受以应用行为分析为主的教育干预康复训练,方案一致。分别在入组、出组时予治疗组患儿ABC量表评估、CARS量表评估、中医脾胃疾病症状评估、血清Zonulin水平检测、肠道菌群检测,予对照组患儿ABC量表评估、CARS量表评估、中医脾胃疾病症状评估、血清Zonulin水平检测,期间每4周一次ABC及CARS量表评估、中医脾胃疾病症状评估。研究结果:ABC量表得分总分上: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8、12周对比、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患儿仅第0周与第12周、第8周与第12周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第8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段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量表中的感觉能力方面: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8、12周分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患儿各周得分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段得分差值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C量表中的交往能力方面: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0周与第8、12周分别对比、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患儿各周得分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第0周与第4周、第8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段得分差值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C量表中的运动能力方面: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0周与第8、12周分别对比、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仅在第8周与第12周的得分对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第8周时的运动能力得分有所反弹升高;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第8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段得分差值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C量表中的语言能力方面: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0周与第8、12周分别对比、第4周与第8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各周得分之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第0周与第4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8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量表中的自我照顾能力方面: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8、12周对比、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患儿各周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第0周与第4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第4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8周的得分差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S量表得分上: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8、12周对比、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8、12周对比、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各时段得分差值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脾胃疾病症状方面:入组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均有超过70%的患儿具有中医脾胃疾病症状,说明其普遍性。得分上,治疗组内,患儿第0周与第4、8、12周对比、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患儿除第0周与第4周相比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第0周与第4周、第4周与第8周、第8周与第12周、第0周与第8周、第0周与第12周的得分差值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到每个症状条目,除“消瘦”外,每个症状条目治疗组患儿的阳性人数都随着中药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血清Zonulin水平上: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Zonulin变化比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道菌群上:治疗组经过中药复方“运脾方”治疗,埃希氏菌属水平降低。研究结论及意义:导师自拟中药复方“运脾方”以脾为核心辨治孤独症谱系障碍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中药对于ABC量表中的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方面的异常行为改善均有促进作用,对于CARS量表提示的疾病各方面严重程度的改善有促进作用,中药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中药对于改善中医脾胃疾病症状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其疗效机制可能在于中药降低了肠道中埃希氏菌属的水平,从而减少了 Zonulin分泌,肠道屏障更加完善,进而减少肠内物质进入系统循环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这些发现揭示了中药复方“运脾方”以脾为核心辨治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疗效机制,可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