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农杆菌介导BG2基因遗传转化花生的研究

来源 :莱阳农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兼经济作物,真菌病害是花生的主要病害,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单纯依靠常规育种方法很难选育出对真菌病害高抗的品种。而利用遗传转化将外源基因导入花生栽培种则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首先对花生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胚小叶高效再生体系,然后利用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入花生品种花育22,以提高花生抗病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8个花生品种对花生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基因型对再生率有很大影响,不同花生品种的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发生有明显的差异。(2)花生外植体对花生组织培养的植株再生具有很大影响,胚小叶的芽诱导率明显高于子叶、胚轴、胚根等其它外植体。(3)胚小叶的叶龄对不定芽诱导有很大影响,萌发5、6天的种子的胚小叶有利于诱导不定芽的形成,其中萌发6d的胚小叶最高,芽诱导率为91.3%。(4)以花生胚小叶作为外植体用于组织培养离体再生,具有取材简单,来源丰富,再生率高的优点,可将其用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 (5)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的伸长有很大影响,试验发现,添加4mg/LBAP的培养基,芽伸长比较明显,添加10mg/LBAP的培养基中芽丛生明显。 2.确定了km的选择压,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km最低浓度为50mg/L可有效抑制非转化愈伤组织的形成或芽再生。添加500mg/LCb可有效抑制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且对花生外植体的再生无显著影响。 3.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预培养3天的花生胚小叶外植体最适宜进行基因转化。(2)菌液浓度对转化率影响较大,以OD600=0.4为最好。(3)适宜侵染时间为10-15min,转化率较高。(4)农杆菌共培养时间3d,转化率较高。(5)种子萌发后6d的胚小叶为受体转化效果最好。 4.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入花生栽培品种。利用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以萌发6d的花生品种花育22的胚小叶为外植体,经农杆菌LBA4404侵染,Km筛选和标记基因PCR检测,得到目的基因转化植株。 5.确立了农杆菌介导途径进行花生遗传转化的技术规程:选用花生品种白沙1016或花育22的成熟饱满的种子。经表面消毒后,接种于催芽培养基上,取萌发6d的胚小叶,接种于MSB5+6.0mg/LBAP+1.0mg/LNAA培养基上预培养3d。用活化的农杆菌重悬浮菌液(OD600=0.4)浸染10-15min,共培养3d,经700mg/LCb浸泡冲洗后,转接到MSB5+6.0mg/LBAP+1.0mg/LNAA+50Km+500Cb筛选培养基上继续培养。3w后,将带抗性芽点的愈伤转接到MSB5+10mg/LBAP+50Km+500Cb的再生筛选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2w后将丛生芽转接到MSB5+10mg/LBAP+50Km+500Cb的培养基上促进芽的伸长,每2w继代一次。当芽伸长到3-4cm,转到MSB5+0.5mg/LNAA+50Km+500Cb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程氏指数法对77个水稻品种和在南北种植的一个RIL群体进行了籼粳分类,探讨了籼粳稻亚种特征性状变化规律及其与经济性状、解剖性状的关系。结果如下:1本试验对77个各地
干旱是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抗旱品种的产量潜力,必须构建一套高产、优质、抗旱为一体的栽培体系,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随着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出现节水新品种,研究不同品种抗旱节水各项指标体系,挖掘小麦高产高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试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进行,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试验通过对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西农9766、西农794、西农580、西
燕麦具有耐盐特性,但目前对燕麦耐盐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耕作措施和生理生化两方面,对燕麦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对燕麦耐盐生理生化的研究也多关注某个生育时期的变
本研究以代表目前我国主要玉米种质类群的材料丹598(旅大红骨群)、昌7-2(唐四平头群)、P138(PB群)、Mo17(兰卡斯特群)、PH6WC (Reid群)为测验种,通过NC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14份新选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研究14份新选玉米自交系和19份常用骨干自交系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划分杂种优势类群、探究杂种优势模式。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