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视角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系统的思想观念,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阶级、集团的意志和愿望,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是包括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具有很强的阶级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既体现、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更深层次的安全范畴,其对于政治安全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对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研究,一直是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学者所研究探索的重点问题。文章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以及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当前国际三大潮流——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以及政治民主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一分为二地看待三大潮流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详细指出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任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提出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阵地进行战略构建,将三大潮流纳入安全建设体系综合考量,这也是文章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所在。 具体来说,文章除了引言外,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基础部分,本部分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出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并对其进行了本质描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使其在我国始终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随后文章对意识形态的功能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做了简单概括。 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在三大潮流下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首先对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三大浪潮的形成做了概括介绍,为下文中分析三大浪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打下基础。文章认为,在机遇方面,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经济动力;网络信息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发展空间;政治民主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政治借鉴。在挑战方面,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提出了现实要求;网络信息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宣传策略提出了挑战;政治民主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增强政治鉴别力的新要求。为此有必要在三大潮流的背景下,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阵地进行战略构建。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即三大潮流背景下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阵地的战略选择和思路。文章认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日益迅速的今天,应该将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民主化纳入意识形态安全的体系进行综合考量。概括来讲,首先应顺应全球化,以牢固的物质基础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其次要发展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推进民主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防范能力。最后,文章对三大潮流背景下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对我国当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有古老历史的政治思想,萌芽于古希腊,中国先秦时期庄子的思想中也具有无政府主义的成分。无政府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国家等一切形式的强权,向往完全基于个人自
学位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逐渐发展成熟,一场围绕经济的变革悄然而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落到实处。而这之中的关键落脚点就是公民的权利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希望和未来,作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一代,肩负着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潮翻涌的今天,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教育
1994年,卢旺达内战演变为震惊世界的“种族大屠杀”,致使卢旺达遭遇空前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为了帮助卢旺达走出“大屠杀”的阴霾,国际社会开始了漫长的援卢历程。从1994年
基层民主参与是与我们广大基层群众政治生活密切联系的,是一种切切实实的政治参与途径,使得群众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治,基层民主参与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基层民主参与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