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果实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蛇床Cnidium monnieri是伞形科蛇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即中药蛇床子。蛇床子在传统应用上主要用于温肾壮阳、祛风燥湿以及杀虫止痒等,具有良好的临床药用价值。蛇床在我国属于广布种,不同产地的蛇床子中所含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为了明确蛇床道地与非道地药材的差异,明确影响蛇床子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代谢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蛇床子的生产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揭示蛇床植物体内香豆素类代谢途径上关键性调控酶的作用机制,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其他文献
本硕士论文由两部分组成,主要涉及内容为熊果酸前药的合成和齐墩果酸A环的结构改造。本论文第一部分为熊果酸水溶性前药的合成。熊果酸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熊果酸和它的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保肝、抗炎、抗病毒等活性。因此对熊果酸进行结构修饰有着重要的意义。熊果酸的保肝作用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得到初步证实,其工业化生产的难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由于熊果酸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
Caspase-3是细胞凋亡中起最终执行的重要剪切酶,它以低活性酶原procaspase-3的形式合成出来。只有当procaspase-3被活化后才能发挥功能,病变细胞中该转化机制有可能会被破坏,所以在大部分癌细胞中发现procaspase-3水平高于正常细胞。procaspase-3的活化剂很有可能成为抗肿瘤的药物。基于这样的理论,2006年8月,Hergenrother等人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