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营养指标在驱动基因阴性/未明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简单、快速和有意义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预测指标,即分析驱动基因阴性或未明的IV期NSCLC患者初始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及炎症/营养指标(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蛋白×血红蛋白,NE×PLT/ALB×HGB,NP/AH)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在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8名驱动基因阴性或未明的IV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前血液学指标以及总生存期。在研究IV期NSCLC患者的NP/AH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上,我们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将检验标准P值定义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IV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学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时,我们采用Kaplan-Meier(K-M)单因素分析,同时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生存率比较,将有意义的单因素再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上各项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68例驱动基因阴性或未明的IV期NSCLC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62.5%,1年生存率为29.8%,18个月生存率为12.5%,2年生存率为4.8%,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NP/AH与患者性别(P=0.893)、年龄(P=0.973)、吸烟(P=0.546)、病理类型(P=0.776)、脑转移(P=0.488)、肝转移(P=0.148)、远处脏器转移数(P=0.051)、淋巴结转移情况(P=0.283)均不存在相关性。K-M分析得出性别(P=0.526)、年龄(P=0.215)、病理类型(P=0.841)、吸烟(P=0.618)、脑转移(P=0.984)、淋巴结转移情况(P=0.387)与IV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无关,而肝转移(P<0.001)、远处转移数(P=0.001)、2程疗效(P<0.001)、化疗疗程数(P<0.001)、NE(P=0.02)、PLT(P=0.014)、HGB(P=0.003)、ALB(P=0.039)、NP/AH(P<0.001)与IV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将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COX回归分析,得出有意义的指标包括:肝转移(P=0.001,HR=2.119)、远处转移脏器数(P=0.006,HR=1.723)、疗程数(P<0.001,HR=2.950)、NP/AH(P<0.001,HR=0.418);
  结论:患者治疗前的血液学指标NE、PLT、ALB、HGB及炎症/营养指标(NP/AH)是反映驱动基因阴性或未明的IV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呕吐综合征的发病是否有基因相关性。  方法:  收集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10组再发性呕吐患儿家庭病例资料,对每位患儿及其父母抽取外周血提取DNA,然后对每位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同时对患儿行线粒体DNA测序。  结果:  1、家系全外显子测序:  (1)1号患儿发现RYR2基因c.1477-24(IVS15)_c.1477-23(IVS15)insTT和PC
报纸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FLOT方案在本中心LAG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在此回顾性研究当中,我们分析了由多西他赛(60 mg/m2),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200 mg/m2)和5-氟尿嘧啶(2600mg/m2,24小时滴注)组成的FLOT方案在临床T3-4LAGC患者中作为新辅助化疗用药时的有效性。所有药物都在同一天给予,并每间隔两周进行一次化疗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乳腺外Paget皮肤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是皮肤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好发于阴囊、阴茎、腹股沟、腋窝等部位。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器官,具有显著的解剖部位异质性,EMPD好发部位的皮肤分子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为明确EMPD好发部位皮肤转录组学特征,探索EMPD好发的分子基础,为阐明EMPD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线索和方向。  方法:收集
目的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wearing-off,WO),病程5年后其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而剂末现象的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论文拟研究:(1)寻找PD患者中剂末现象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相关的脑功能网络、结构变化;(2)研究剂末现象引起的脑功能网络、脑活动效率的动态改变;(3)探究多巴胺类药物对于伴有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