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空位及Ti、Al掺杂下β-Ga2O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Ga2O3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它具有4.9 e V的禁带宽度、8 MV/cm的高击穿电场以及优良的Baliga品质因数等出色的特性。作为下一代大功率器件材料,β-Ga2O3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β-Ga2O3在紫外探测器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也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本征缺陷将对材料性质产生重要影响,而氧空位作为β-Ga2O3材料中常见的缺陷结构,本课题将对其进行研究。此外,掺杂作为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被认为是β-Ga2O3材料研究的难点和突破点。因此,本课题还选择了Ti和Al作为掺杂元素探究了金属掺杂对β-Ga2O3材料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本征以及不同氧空位浓度下(1.25 at%、1.67 at%和2.50 at%)的β-Ga2O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GGA+U方法计算下,本征β-Ga2O3晶格参数和光电性质符合实验值。当β-Ga2O3存在氧空位时,β-Ga2O3中的键长键角发生变化,其中O2位置的氧空位造成的结构晶格畸变最大,且结构体积下降幅度最大。在三种位置的氧空位中,O1的形成能最低。而在缺氧和低浓度的条件下,氧空位形成能也会更低。此外,氧空位将在能带中产生一个深施主缺陷能级,但其很难改善材料的导电性。随着氧空位浓度增大,缺陷结构的禁带宽度将增加,缺陷能级与导带之间的距离也将加大。与本征β-Ga2O3结构相比,氧空位缺陷结构的介电函数虚部和吸收光谱中均引入了新的峰值,峰值之间的位置差异符合能带结构中的缺陷水平情况。此外,随着氧空位浓度的增加,介电函数虚部和吸收系数的峰值都将增加。(2)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本征缺陷下Ti掺杂β-Ga2O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并探讨了本征缺陷与Ti掺杂原子之间的补偿作用。本征缺陷下Ti掺杂β-Ga2O3的四种缺陷结构包括O间隙(TiGa2O3Oi)、Ga间隙(TiGa2O3Gai)、O空位(TiGa2O3VO)以及Ga空位(TiGa2O3VGa)。计算结果表明,Ti作为有效的n型掺杂剂,可使β-Ga2O3材料更具导电性。在特定条件下,O间隙和Ga间隙的缺陷形成能较低,表明TiGa2O3Oi和TiGa2O3Gai两种缺陷结构相对稳定。此外,间隙O原子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Ti掺杂的作用,并减少了Ti掺β-Ga2O3材料的n型导电性;而间隙Ga原子则增强了Ti掺β-Ga2O3材料的n型导电性。在光学性质方面,Ti掺杂β-Ga2O3材料吸收边缘较本征β-Ga2O3表现出轻微的红移。此外,除TiGa2O3Gai外的其他缺陷结构的光吸收边缘都将相对于Ti掺杂β-Ga2O3材料红移。(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Al掺杂浓度下(1.25 at%、1.67 at%和2.50at%)β-Ga2O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Al掺杂β-Ga2O3结构后新生成的Al-O键将比β-Ga2O3对应位置的Ga-O键更短,掺杂结构的体积也将减小。此外,Al在β-Ga2O3的Ga2位置中进行掺杂的形成能更小。当在β-Ga2O3结构中掺入Al原子时,掺杂结构的价带顶位置将转移到M点处,从严格意义来讲材料将转变为间接带隙材料,然而Al掺杂β-Ga2O3结构依然表现出直接带隙结构的性质。此外,Al掺杂β-Ga2O3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带隙都将随着Al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两种带隙值之间的差距也将加大。Al掺杂结构的带隙大小主要由价带中的O-2p态和导带中的Ga-4s态决定,这与β-Ga2O3一致。Al掺杂β-Ga2O3结构的吸收边缘的位置由带隙大小决定,随着Al掺杂浓度上升,掺杂结构的介电函数虚部及吸收系数都将发生蓝移。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建设中深埋长大隧道的不断涌现,加上西部地区的特殊地质环境,高应力高水压条件下隧道围岩体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热点话题。水压力在岩石的破坏过程中,将刺激岩石内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应的配套设施也随之发展,燃气、通信、排水等运输管道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传统的管道设计、铺设以及线路的搭接方式形成了“蜘蛛网”的情形,严重影响了城市美观,增加了安全隐患,而且在日常检测和维修过程中,需要“开膛破肚”,影响城市交通,浪费公共资源,于是地下综合管廊便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综合管廊不仅建设成本巨大,而且大多数入廊管线都具有公益性,同时综合管廊大多是
G四联体是一种由富含鸟嘌呤的核酸序列通过Hoogensten氢键折叠形成的二级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G四联体在人基因组大量分布。目前对于G四联体在体外的物化性质、空间结构等性质都有了较详细的研究。但对于全基因组范围内实际可形成的G四联体的分布和功能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困难。本课题针对GM12878细胞系全基因组中G四联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Perl程序语言撰写脚本,建立了一套生物信息学
军民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构建高水平的企业军民协同技术协同创新管理体系,对于军民协同企业响应国家战略、培育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中船重工SZT公司多年来坚持以军带民、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对国家战略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发展的新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和军民协同发展理
高地温环境下深埋隧道的岩石力学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高地温、高地应力等极端恶劣的地质条件使得深埋隧道岩爆灾害频发,其根源在于隧道围岩在特殊耦合条件下的岩石力学
二维VA族单质材料由于具备独特的力学、电学、催化特性,成为了近年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部分有关VA族锑烯与铋烯半导体性能、拓扑绝缘特性的预测已经得到了实验的证实。然而迄今为止,实现锑烯与铋烯的生长依然是制约锑烯及铋烯性能探究的瓶颈。一方面,目前锑烯及铋烯的制备方法有限,现有的方法很难实现锑烯及铋烯的大面积、高质量可控生长,另一方面,锑烯及铋烯的生长机理、影响生成产物形貌的因素仍有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会导致有一部分人员被困在废墟下,此时迫切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侦查技术被应用到震后被困人员侦查与搜救中去。伴随着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大量使用的同时,
目前,在智能化海洋装备研究领域,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DP)系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于在海洋中航行的DP船,保证其航行在期望的航迹上并沿着期望的航向航行是DP船在海洋中执行任务的基础,因此,对DP船循迹控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常规航迹的循迹控制方法的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本文针对DP船在执行基于给定非光滑搜索带的特殊航迹循迹任务时的任务解决方案,分别研究了
六氯环三聚磷腈(HCCP),由于具有骨架稳定、易功能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领域。近年来,由于环三聚磷腈分子独特的生物药学特性,因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日益严重,疲劳驾驶已成为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20%,疲劳驾驶干预成为汽车主动安全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课题依托扬州大学自制实验仪器设备项目“基于乘员姿态识别的乘用车智能座椅及主动安全系统研究”与扬州大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实车虚拟驾驶的主动提升安全系统”的资助,围绕着“疲劳驾驶识别与干预实车实验平台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