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市场调整期,从2006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从2014年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4年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引导多元化机构投资者共同发展,鼓励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业务创新。同年,证监会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的修订要义中指出:“适当降低基金公司准入门槛和业务管制,进一步推动基金行业市场化”。伴随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愈加倚重价值投资,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在公司治理中的占据重要地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将研究机构投资者如何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并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一步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路径,以公司治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我国机构投资者现状,提出6个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2011-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路径及对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通过减少大股东掏空行为、强化高管激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压力抵抗型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比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更显著。据此,本文从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规范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参与路径、提高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水平、加强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