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伤害行为是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目前,学者们尚不清楚,自伤行为前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特别是青少年如何解释内外情境信息的心理意义,这对于深入理解自伤行为的发生机制,预防及干预自伤行为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研究以情绪-认知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为框架,通过深入访谈、问卷法、阈上阈下实验等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探讨在自伤行为的解释阶段自伤者情境知觉的结构、建构以及情境知觉在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中介作用。本论文工作围绕“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的情境知觉”做了以下研究:(1)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前情境知觉的内容和结构;(2)自伤行为青少年情境知觉的即时性;(3)情境知觉在BPD症状、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了解到青少年在自我伤害行为发生前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深入访谈发现,青少年对自伤行为前的情境知觉包括两部分。一类情境知觉指向自我;另一类情境知觉指向人际。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自我相关情境知觉包括超负荷感、受伤感;自我相关情境知觉包括人际欺辱感、人际委屈感、人际缺失感。量表结构效度好。2.考察情境知觉的阈上启动效应。情境知觉的加工过程既涉及意识层面,也常常是自动化的。在信息加工的解释阶段,情境知觉的出现既依赖于个体已有经验,也取决于客观情境刺激的性质与特点。已有研究发现,BPD是与自伤行为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因素;自伤行为发生前常发生各类生活诱发事件,因而本实验考察BPD症状与人际冲突(或学习受挫事件)对自伤青少年情境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BPD症状高低分组在情境知觉“我现在感觉到很伤心”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生活事件启动下,情境知觉“现在感觉快要到崩溃的极限了”、“我现在感觉到不顺心”、“我现在感觉到别人和我对着干”、“我现在感觉到被他人误解”、“我现在感觉到很伤心”、“我现在感觉到无法表达内心的难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3.探究情境知觉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考虑到情境知觉结构的复杂性、情绪障碍对于自伤行为的重要预测作用及情绪的动力性,本研究通过阈下情绪启动实验探究其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倾向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确率的交互效应与主效应均不显著;自伤行为青少年对不愉快词汇进行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愉快词汇的反应时;阈下情绪启动的主效应不显著,且对自伤行为倾向的预测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研究结果的反省及对数据的进一步察看,发现,在阈下情绪启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自伤行为倾向的中学生均为错误率高的青少年,共17名,进一步分析表明,18名错误率高被试与自伤行为倾向的伤害程度、自伤行为倾向总分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4.发现情境知觉是自伤行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变量,提出并检验情境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情境知觉包括编码、解释两个主要加工过程。鉴于自伤行为的症状表现多样性、单一变量难以解释自伤行为、青春期后自愈现象等,运用于丽霞,江光荣(2013)的分类方法,将自伤组分为发展性自伤与病理性自伤行为,考察情境知觉在不同自伤组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发展性自伤组中,情境知觉在人际冲突事件、学习压力事件、BPD症状与恋爱压力的交互作用对于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中完全中介效应;BPD症状在重大变故事件与人际冲突事件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BPD症状在人际冲突事件与情境知觉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2)病理性自伤组中,人际冲突事件通过情境知觉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病理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BPD症状在人际冲突事件对情境知觉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BPD症状与恋爱事件的交互作用对病理性自伤行为的直接效应是显著的。(3)全体自伤组中,情境知觉在四类生活事件和BPD症状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中均呈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重大变故事件、人际冲突事件、学习压力事件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中,情境知觉是完全中介效应;在恋爱压力、BPD症状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中,情境知觉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冲突事件对情境知觉的关系中,BPD症状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此外,和病理性自伤组类似,BPD症状与恋爱压力交互作用对全体自伤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4)本研究基本验证了情境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