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l)大眼幼体和第Ⅰ期仔蟹的行为生态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行为生态学角度,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实验生态方法系统地探讨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l 1775)大眼幼体和第Ⅰ期仔蟹的生境选择、摄食行为和争斗-相残行为等,研究成果丰富了甲壳动物学的基础资料,并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主要结果如下:1.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和第Ⅰ期仔蟹的生境选择1.1大眼幼体和仔蟹的底质、照度和隐蔽物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大眼幼体和仔蟹对海泥和泥沙底质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各种粒径的沙底(粗砂0.2~2mm,中等砂60~200μm,细沙<60μm),原因可能与海泥和泥沙底质在流动海水中物理稳定性高于沙砾有关。大眼幼体选择的照度高于仔蟹,明适应、暗适应(游动)和暗适应(静息)3种条件下照度选择高于1,000 lux的大眼幼体比例分别为52.3、54.4和47.5%,照度选择低于500 lux仔蟹比例分别为68.8、52.1和58.6%,显示仔蟹对低照度环境比大眼幼体更为适应。大眼幼体和仔蟹对隐蔽物材质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对隐蔽物结构(构型和规格)选择性非常明显。在本实验使用的3种构型×3种规格的隐蔽物中,大眼幼体和仔蟹对5mm草丛型隐蔽物选择性最高,分别达30.92和25.9%。1.2通过对大眼幼体和仔蟹栖息在底质表面和埋栖的频度予以分别统计,以埋栖选择性和相对埋栖率为指标考察了大眼幼体和仔蟹的栖息方式,发现白昼大眼幼体栖息在底质上的比例,特别是埋栖在底质中个体的比例显著高于仔蟹,也高于夜间;夜间大眼幼体栖息方式与仔蟹差别不明显。揭示出大眼幼体栖息方式的昼夜差异和昼夜节律性。首次发现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对底质的选择性、在底质上栖息的方式和对光照的反应表现出适应FTT机制的特点。1.3与泥沙、砂和无底质条件比较,海泥底质可缩短大眼幼体的蜕皮时间(TTM)约6.45~7.9hr.。在本实验条件下,大眼幼体在6:00~12:00AM时段发生蜕皮频度最高。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典型的钙钛矿结构铁电体,BST具有极强的非线性介电性质,其介电常数随外加直流偏压变化,同时BST薄膜易于与微带共面波导等电路集成,能有效减小电路体积,因此可广泛应
对塑料光纤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优化,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结果表明:全氟化梯度塑料光纤的传输损耗和带宽两个主要性能指标,完全能够满足光通信的要求.
鉴于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知识点的繁而碎的特点,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并采取分层设计、打破传统、不断改进的方式优化导学案,是一种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在船舶设计中,对于大倾角稳性计算,可用静稳性曲线或动稳性曲线计算最小倾覆力臂或最小倾覆力矩,在用静稳性曲线计算时,以往一般采用数格子的方法,即通过使 S1=S2来求得 lg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一类职业危害[1]。据报道,80%以上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中均发生过锐器伤[2]。虽然锐器伤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是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3]。研究显示
期刊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的健康承担起责任并实施必要的常规护理,现代医学更要求医护人员要将心理学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心理
期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设计了一种中、高温熔点金属材料固-液相变点温度附近热物性动态测算方法,并与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和测控技术结合起来,研制了相应的动态测试仪.通过实验测定相界面的移动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