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及影响初探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为导言、主体正文及结语。  首先,在导言中笔者简要阐述了本论文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就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别做了文献综述,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对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翻译引进有限及笔者科研水平的局限性,所以在资料的搜集尤其是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做进一步的弥补。这一部分还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主要概念做了简要的解释。三个小节分别介绍了人类学、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关于人类学,首先从国内的理论书籍中引用并总结出了人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的意义,并从宏观上简要阐述了人类学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趋向。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在第二节中笔者通过对人类学概念的论述界定了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的内涵,并在第三节中就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了概括梳理,从而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本文的第一章是对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所做的较为详细的阐述。本章分为两小节。笔者首先将重点放在了对马克思著作中人类学思想的分析上,通过对马克思有关著作的分析展现笔者的观点。毋庸置疑,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类学思想,笔者力图在这些相关的著作中从人类起源、人的本质及发展、人类社会文化形态这三部分总结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的人类学理论对西方人类学的影响,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流派的形成。笔者也简要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流派的形成及主旨。  第一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而谈到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就不能不谈到马克思在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所以在第二章中,笔者首先在第一小节中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做了概述。众所周知马克思并未留下关于研究方法的专著,但是在马克思的著作及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仍然能概括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领略到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的魅力所在。在这一小节中笔者还对马克思在其进行人类学的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论进行了总结。可以说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流派中,因而第二节中笔者对这一影响作了总结概述,分别从整体性原则,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以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中最具特色及影响力的侧重于对社会物质基础、经济关系、生产方式等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并推及、阐发至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精神文化领域的方法这三个层面分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流派中所产生的影响。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笔者在这一节中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对人类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理论上的推测,首先就人类学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说明,接下来分别从田野工作、整体性视角和跨文化研究视角三个人类学重要的方法论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推测。  本文的第三章是结合实际,对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对现实可能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分析。这一章中针对和谐社会的理论,笔者从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对和谐社会理论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了分析。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理论符合马克思理论中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人类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社会文化形态的理论延伸,因而具备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笔者正是希望借此分析来阐述马克思人类学思想对人类学发展,对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结语部分再次对本文写作主旨做了简要的阐述。  
其他文献
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对资本主义内部各群体的研究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准备由分配关系入手,分析西方社会中产群体的形成与性质,特别关注
蜜饯凉果是以果坯、瓜蔬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糖蜜渍制或盐渍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休闲食品,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食品。在凉果蜜饯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环境等因素
近代的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空前的改善。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和物质条件改善的现实基础上,人们把合理化和科学
当前民间公益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弥补政府职能缺失,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激发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本文以个
本文从“做饭”这一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但又常被忽视的社会行动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案例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揭示了“做饭”对于“幸福”的多重建构功能,阐释
在当今世界上,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明显拓展。本文以跨国务工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追溯其“迁移——适应——回归”的旅程,解释其踏上跨国务工之旅的动因,
本文以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生个人和大学教育两个方面,实证性考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发现有:  1、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
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在农村先后建立了赤脚医生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当时建立的生产大队卫生室曾经成为农民看病的主要场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大大减弱,曾经承担重要功能的大队卫生室因为集体经济的解体而瓦解。这种现象为个体化村医的出现创造了体制条件,为村医追求最大化利润奠定了价值基础。但是,在乡土社会的规则以及各种人情网络的保护和制约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