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 世纪是产量的世纪;21 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nran)博士。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竞争为主。买方市场上顾客要求的不断提高给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新,更复杂的任务。随着产品更新周期与产品、服务从设计到生产、实施的周期越来越短,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要求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不断地向平行化发展,这就给过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受控的、有能力的过程才能实现质量的自我评价并降低检测费用。这就必须对企业的各个过程进行持续的监控,以保证其可靠性或在发现缺陷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本文作者认为,对过程进行监控的重要手段就是过程质量审核。 一汽-大众公司作为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公司合资有限公司,从建立之初就全面引进德国大众的管理和生产体系,这其中也包括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汽-大众公司质量保证部自 1996 年开始接触内部的工序审核,并将其列入出国培训人员的学习内容,1996 年 10 月质量保证部从 Neckarsulm 厂请来专家为相关人员进行了内部工序审核培训;从此过程质量审核(前期工序审核)正式引入了一汽-大众公司的内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汽-大众公司发动机生产过程在这方面又受到德国大众对动力总成的特殊关注,得到了大量的学习、锻炼机会,过程质量审核员也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而加强、深入了审核工作,同时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审核方法日趋成熟,为进一步的改进工作创造了条件。过程审核是定期的,而过程质量改进是持续的。通过小组工作法的形式,各部门的相关人员长期针对审核中发现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对照VDA6.3 标准及大众集团内相关生产厂的先进做法对标 Bechmarking,不断改进一汽-大众的发动机生产过程。七年过去了,通过艰苦的努力,目前一汽-大众发动机的生产过程已在大众康采恩集团居于上游,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可靠的生产过程也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动力澎湃、可靠”的发动机也已成为一汽-大众公司各品牌轿车的最大卖点。 本文作者作为该公司质量保证部内部过程质量审核的引入者及负责人之一,以实用技术(Know-How)为主,对结合 VDA6.3 过程质量审核在一汽-大众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近七年的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所取得的成果等,以及如何提高企业的过程质量能力,以结合 VDA6.3 标准的要求,在本文中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可以作为中国其他企业参考之用。 过程质量审核(VDA6.3)目前在国内还只是在德系的汽车制造生产企业及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应用,发挥的作用通过近 5、6 年来看还是十分明显的,充分体现了德国日耳曼民族传统的严谨性,通过可靠的过程,必然塑造可靠的 i<WP=78>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品质量。本文通过一汽-大众发动机车间在应用过程质量审核(VDA6.3)的实例,较全面地论述了过程质量审核(VDA6.3)的方法及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法,为国内相似企业的提高过程可靠性提供一些借鉴实例。 在应用过程质量审核(VDA6.3)方面,本文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阶段对过程质量进行评审,通过审核人员积累审核方面的的经验和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同时接受审核的一方,应对照过程质量审核的标准,持续改进,在专业层面上和管理层面上,积累经验;还应从其他企业借鉴好的实用技术(Know-How),不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使之可靠、良好的运行,保证过程质量。 针对过程质量审核(VDA6.3)发现的问题,而开展的过程质量改进活动要因地制宜,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特别是在质量成本方面。应大量应用质量工具,如 8D 方法,FMEA 等,目的是用最小的质量成本来获得更大的质量可靠性。目前大众公司也意识到,成本问题是导致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削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国人那种斯巴达式的崇尚简朴、内在充实的品质观念在中国市场并不吃香,严谨、执着的民族性格和接近死板的质量观念势必带来高额的质量成本,而成本目前是中国这个不成熟的市场竞争的焦点。这就需要我们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不能过度追求尽善尽美。 本文作者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该方法得到广泛的推广,通过强化管理,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过程质量保证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使企业在中国加入 WTO 后面临的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