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心理分析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移动电视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它具有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公交移动电视脱胎于传统电视媒介和户外媒介,集合了多种媒介元素,既具有电视媒介的声像形态、又具有户外媒介的图文形态。而城市公交是流动着的公共空间,身处其中的公交移动电视也因而成了都市文化的载体和窗口。公交移动电视受众面广、流动性大,在媒介接受方面有其独特的心理选择特征。而它们的发展与这些受众心理因素息息相关。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对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心理的分析,为公交移动电视这一新媒体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上海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心理。通过对300位上海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问卷调查,来分析目前上海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基本状况及其心理与公交移动电视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针对问卷调查过程中所显露出的受众对公交移动电视中广告信息重复率过高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这一研究,笔者发现:1.受众性别、职业、经济状况与学历等因素与移动电视接受情况之间的相关度较弱;而受众年龄是影响公交移动电视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2.从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来看:公交移动电视中所播放的与传统媒介雷同且相对滞后的新闻类信息受到受众的质疑和反感,而重复率过高的广告类信息则更是受到了排斥,无法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3.公交移动电视所播放的内容与公交车内环境以及整体氛围之间匹配度欠佳,这也造成了受众对公交移动电视印象较差的一个原因;4.从公交移动电视设备来看,受众对其满意度较高。 本文认为,上海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对目前上海公交移动电视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上海公交移动电视在增加受众信息量,注重信息实用、新闻时效,增进与受众间的互动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进行改善,以达到变“被动受众”为“主动受众”的愿景。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外学者以及国内业界的调查性报道定义的梳理,界定了调查性报道的判断标准,并分析了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特质。然后从文本——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制作—
期刊
传媒业是敏感行业,任何一个客观形势或条件的变化,都要求传媒业在内容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作出相应的变化。传媒预测变化、发现变化、经历变化的过程,也是对传媒反应能力、
期刊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整个中国的思想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自强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开始向西方探寻救国的道理。为了沟通信息,启发国民,为维新创造有利的政
国内对乡村传播的研究越来越多,民族志成为新的研究路径。针对乡村传播的研究可以对大众传播的基础研究做出很好的补充。乡村传播或许可以为传播学本土化的尝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