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结构和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网络以及相应的文化和社会规范基础上的信任与合作。社会资本由结构和认知两方面构成,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有水平型的和垂直型的,水平的社会资本促进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具有生产性,垂直的关系不能产生人们的信任与合作,具有分配性。我国应培育水平的社会资本,如各种民间组织等,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资本有紧密型的和联系不同群体的桥。紧密型社会资本建立在家庭、家族、地域等基础上,是传统社会的基础;桥社会资本是以人们之间的弱联系为特征的,以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为支撑的。传统社会资本建立在狭窄的特殊信任基础上,现代社会资本是信任半径大的、以一般信任为特征的,两种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都必不可少。社会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要素,它可促进个人人力资本增加。社会规范和一般信任的提高是社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来源。社会资本有信息传播功能、集聚效应,能促进社会结构转变和经济内生增长。社会资本能够补充政府和市场的失灵,丰富的社会资本促进政府成绩的提高,社会资本是创新的源泉,现代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社会资本形成是结构和认知的统一。文化是形塑人们行为规范的一套非正式制度,社会资本形成既需要社会结构、组织结构、规则、程序、角色等结构方面,同时需要价值观、态度、信仰等认知方面,信任与合作最终是精神的。结构型社会资本理论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有指导意义。认知型社会资本形成的理论认为文化等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对我国文化演变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意义。社会资本的变迁要从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我国社会资本变迁的起点是梁漱溟教授说的“伦理本位”以及费孝通教授说的“差序格局”,我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既无个人自由又无团体生活,国家主导工业化形成的单位制社会资本具有封闭性、垂直性、依附性、分配性等特征。我国社会资本建设要在发挥传统的儒家伦理的基础上扩大信任半径,要增加团体组织、建立公民社会而培育人们的公共精神,要从家庭家族间的特殊信任向一般信任转变。我国民间组织要营建自由发展的制度环境,要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合理边界。我国的社会资本变迁是在农业国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工业化带来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公共空间的产生,工业化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工业化使得传统的美德如诚实、正直、守信、勤奋、纪律等得以扩展到家庭之外,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水平化。工业化也是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人口流动促进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市场化促进人们按价值规律办事,促进独立自由的人格、冒险进取的精神的培养,改变我国的人生依附和等级特权等观念,促进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普适的精华,儒家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相统一的,儒家的“仁”就是要人与人相处,就是爱人、知人,就是有真性情、泛爱人,这样的人才有智勇。儒家是提倡“信”的,市场经济下诚信能减少交易成本。我国传统中重视“和而不同”,有利于良好的人文生态。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工业文明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人们回归自然,要重视外在物欲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并重。道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道创造万物而不争,饱含伟大的人文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家正是要以“智信仁勇严”修身处事。我国中部经济发展的文化制约因素主要是官本位文化、斗争哲学、封闭静态的小农意识等,要向企业家本位、和本位、动文化转变。温州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是民本经济、市场经济、流动性、商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要进一步培育现代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