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通过利用建筑内自身的电梯井道、楼梯间等空间来建立中央核心筒,外部则采用梁柱形成的框架体系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结构特点是能将核心筒和框架形成一个整体,其形成的空间效应使建筑物的抗侧刚度远超过普通框架-剪力墙结构。所以这种结构形式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侧向变形较小,抗震性能优秀等优点。楼盖是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楼盖的选型及其布置方式,是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超高层结构设计时,要尤其注意楼盖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针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特点,对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等不同形式的楼盖进行楼盖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用量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肋梁楼盖抗震性能好,安全富裕度大且材料量用量较少,而无梁楼盖空间利用率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楼层净高。对肋梁楼盖、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分别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并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考虑肋梁楼盖、无梁楼盖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各楼层剪力曲线沿楼层的分布规律。发现同无梁楼盖体系相比,肋梁楼盖体系具有更加优异的抗震性能。对肋梁楼盖、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分别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计算整体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明确结构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确定塑性铰出现顺序及分布情况。明确肋梁楼盖、无梁楼盖结构破坏模式,并给出相应设计建议。发现无梁楼盖体系无法使核心筒剪力墙和外框架柱之间协同工作。肋梁楼盖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抵抗地震的能力要强于无梁楼盖-框架核心筒结构。无梁楼盖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局部楼层采用不同的楼盖体系时,在楼盖体系变化的楼层结构的剪应力变会产生突变。对肋梁楼盖、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分别进行结构构件性能分析,分析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变化规律。对关键构件的承载能力进行复核,分析两种楼盖体系的性能目标。系统分析肋梁楼盖、无梁楼盖对整个体系的刚度影响以及框架与核心筒的刚度和剪力分配规律。发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可能出现墙肢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无梁楼盖体系外框架的刚度没有肋梁楼盖体系的刚度大,剪力墙核心筒分担了更多的地震力。无梁楼盖框架-核心筒结构局部墙肢已经接近规范的限值,建议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