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介质的远洋渔船冷冻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远洋渔船无论在船舶性能方面还是捕获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传统制冷系统的低效性、低环保性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外渔船制冷系统大量的设计经验及技术表明,氨作为制冷介质在渔船上的使用是完全可行的。最新版国内规范、法规也通过拟定氨制冷介质的安全使用措施,放开了其在国内渔船上的使用限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在渔船上合理、安全地使用氨制冷介质,对我国渔船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蓬莱京鲁船业先后交付的24艘多功能远洋渔船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以氨为制冷介质制冷系统的各种重要难题,详细介绍了以氨为制冷介质公约适应性及可行性研究、氨制冷介质的冷冻系统设备及管材研究、冻结间设计布置、氨制冷介质的效能及冷冻品质稳定性研究等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船级社以及国际环保组织规范中有关氨制冷介质的使用要求和限制条件,阐明了公约适用性及可行性。通过比较直接蒸发式制冷系统和氨泵强制供液系统的优劣性,确定系统制冷方式;根据远洋渔船的作业特点和制冷要求,确定适用于本船的氨制冷系统,并选定主要制冷设备。为保证氨制冷的设计合理性,文中分别从舱室布置、设备选型、保温处理等方面对冻结间设计布置。介质氨与氟利昂在各方面性能的比较,有力说明氨作为替代型制冷介质的优劣性;测定秋刀鱼、鱿鱼冻结过程的中心温度变化,计算冻结动力学参数,分析秋刀鱼、鱿鱼在冻藏过程中感官、蛋白质、脂质、组织形态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冻条件(温度)对渔获物品质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保持或改变船舶航向的舵,作为船体舾装件,在船舶设计中几乎不会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但随着船舶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船型的不断问世,船舶的操纵性能日渐得到重视,
随着大陆和台湾之间实现通航,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两岸航运需求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增长。为了满足两岸高速增长的运力需求,迫切需要新型客滚船投入使
层流燃烧速度作为重要的预混层流燃烧特征参数之一,其测量准确性对于化学动力学机理的开发和验证、湍流燃烧过程的模拟、燃烧设备的优化以及燃料闪点和最小点火能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尽管众多学者利用定容弹测定了相关燃料的层流燃烧速度,但对于定容弹内初始温度场分布的研究较少,且并未详细分析弹内流体的三维温度场分布以及其温度场不均匀性对球形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