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农场是激发农村经济和活力的新型实体,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是承载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作为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家庭农场这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浙江省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本文以农业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获取了浙江省120户家庭农场的研究数据。在浙江省2013-2016年家庭农场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论文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视角来分析家庭农场主要经营模式,各种经营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势。论文以典型案例剖析的形式阐述各种经营模式下家庭农场的运营举措、取得成效,以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种经营模式下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并指出了其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扶持政策弱,支持力度不大;社会化服务缺失,外部环境不理想;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最后,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经验做法和启示,根据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1)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对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企业”模式是当前比较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经营模式。政策建议:完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效率;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优秀人才;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农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