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选择了“红色故都”瑞金市地区,覆盖网格化的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和农作物及其对应的根系土。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地质信息,研究了锌、硒、氮、磷、钾以及pH值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元素统计法、相关性分析、元素预测模型探讨了表层土壤中Se和Zn的活动性影响因素。划分土壤污染等级,按照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壤富硒或富锌程度等分别划分绿色富硒或富锌农田。土壤样品Se的平均含量为0.26mg/kg,其中有24.29%的样品达到富硒土壤标准。通过对Se和Zn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Se和Zn的活动性的影响因素,Se含量与pH负相关,与有机质占比正相关。对Se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瑞金当地特色经济作物莲子、杨梅和茶叶,可食用部分富硒率高。农作物Se含量与根系土的Se含量成正比,农作物中Se和Zn的富集系数都随着土壤pH值升高而降低。对比研究区土壤与农作物发现,研究区出现土壤不富硒而农作物富硒的情况,研究莲子及根系土Se富集情况,认为瑞金地区富硒莲子土壤的评价标准可以降低到0.3mg/kg。并建立农作物莲子Se的生物有效性模型:lg(SeLotus)=0.036×Al2O3+0.109×Mo-0.031×LOIsoil-0.905×lg(CaOsoil)-1.683Zn和Ni之间高度正相关,Zn与V、Mn、Co及有机质中度正相关。观察Zn在空间中含量分布情况,Zn受pH值控制,并在pH值弱碱性区域富集。对Zn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农作物花生、杨梅和茶叶中Zn的富集系数与根系土中Zn含量呈正比,而莲子中Zn与土壤Zn含量不相关。建立土壤Zn的活动性预测模型并对瑞金九堡地区富锌土壤进行预测,结果与实测高度相似:Zn=8.72+5.721×K+1.6×Ni+0.089×Cd+0.498×V-651.645×Cr研究发现表层土壤中的硒和锌的含量与对应地层有较强的相关性,土壤硒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白垩纪、第四系和石炭纪地层中,初步判断硒来源于富含有机质成土母质黑色岩系中。土壤锌同样在二叠纪中高度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