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语两个心理词典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是否存在词汇层面的相互影响是双语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双语心理词典在语音层面的存储与通达。关于双语语音存储与通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语音的独立存储与选择性提取、语音的共同存储与非选择性提取。支持语音非选择性提取的BIA+模型认为,双语表征结构中不仅语义是共同存储的,且语音和字形也是共同存储的。语音的非选择性提取已在同为拼音文字的双语研究中得以验证,如希伯莱语-英语、英语-荷兰语。正字法不同的两种语言也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赵蓉、张群星等人对中英双语的研究,那存在复杂关系的中日双语的语音表征又是如何呢?本研究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完成命名任务、词汇决定任务等,对中等熟练程度的中日双语者词汇加工过程中的语音类似现象及表征进行探讨。本研究包括6个子实验:实验1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完成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和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命名任务,探讨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结果发现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实验2采用语音启动的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完成语义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决定任务中语音类似效应存在的情况及语音信息在中日词汇语义通达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语音在词汇通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验3和实验4采用ERP技术,收集实验得出的脑电数据,对跨语言语音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收集到的事件相关电位P200/N200成分显示语音相关的脑区得以激活。实验5和实验6采取Stroop范式的变式,选取日语中特殊的三个颜色词为实验材料,分别以听觉和视觉的形式呈现刺激,控制两种语言正字法的差异,对语音类似效应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由上述系列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语音类似现象存在于中日跨语言中,且中等熟练水平中日双语者的心理表征在语音层面上是共享的。(2)在词汇通达过程中,语音起促进作用,且语音的作用独立于字形。(3)日语的单字词和双字词的存储与通达均为词汇水平。(4)命名任务下的P200成分的语音主效应显著,而N400成分波幅差异不大;词汇判断任务下,P200成分在左前额叶区与顶叶区的语音主效应显著,而N200在左下枕叶区的语音主效应不显著。(5)在控制两种语言的正字法差异情况下,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任务下均可发现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总之,实验采用中日双语中异形词、同音词、颜色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通过命名任务与词汇决定任务、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刺激呈现,均验证了语音效应的存在,表明中日双语者的语音表征是非选择性提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