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缺血的多排螺旋CT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肠系膜动脉栓塞致急性肠缺血的多排螺旋CT实验研究目的评估多排螺旋CT(MDCT)显示实验性、动脉堵塞性急性肠缺血(AMI)的早期征象及其动态演化规律,以期能早期诊断肠缺血。材料和方法12只巴马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只。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后用明胶海绵和血凝块栓塞其部分空肠和回肠分支。于术前、术后3h、6h、9h、12h用MDCT进行平扫和增强后动脉、静脉和延迟三期扫描,并用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薄层最大强度投影(TSMIP)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重建。与DSA对比,观察CT血管造影(CTA)显示肠系膜血管正常解剖、SMA栓塞、肠系膜和肠道结构变化,比较栓塞后各时间点的动态变化。结果12只实验猪均显示急性肠缺血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缺血呈进行性加重。MDCT及CTA能清晰地显示正常猪的肠道和肠系膜血管解剖。CTA显示全部57支栓塞血管,34支未栓塞血管中,CTA显示29支通畅,5支中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5.3%。TSMIP显示栓塞远端梳状分支血管和毛发状密集直血管消失,以此标准,TSMIP正确定性24个栓塞肠段中的23个和全部12个正常肠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和100%。早期、直接的肠缺血CT征象为:SMA血管中断,栓塞远端梳状或毛刷状密集直血管消失,以及肠段强化减弱,早期、间接的征象为肠腔扩张及积液。结论MDCT及CTA能清晰地显示正常猪的肠道和肠系膜血管解剖,很可靠地诊断模型猪的动脉堵塞性肠缺血,显示肠缺血的早期变化。第二部分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多排螺旋CT实验研究目的评估多排螺旋CT显示实验性、静脉堵塞性急性肠缺血的早期征象及其动态演化规律。材料和方法12只巴马猪,随机分成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9只猪经剖腹结扎SMV主干远端空肠、回肠和回结肠支,对照组3只猪仅剖腹分离暴露SMV。于术前、术后6h、12h、18h用MDCT进行平扫和增强后动脉、静脉和延迟期三期扫描,并进行肠系膜血管CTA重建。比较手术前后肠系膜血管、肠道、腹腔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9只实验猪均显示急性肠缺血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缺血呈进行性加重。SMV结扎后6h,肠壁充血、水肿、静脉淤张,病变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12h水肿加重,病变累及全层,肠壁增厚明显;18h出现粘膜弥漫性坏死、脱落、溃疡,肌纤维断裂、纤维素性渗出,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变薄。MDCTA可准确显示SMV主干、大属支及其远端小分支直至肠壁边缘的直小静脉,显示SMV结扎点的位置。静脉堵塞性肠缺血的早期MDCT改变为肠壁增厚,系膜水肿,腹水,肠壁强化高于正常,SMA痉挛、充盈欠佳、显影延迟和延长,SMV显影淡、延迟;随时间推移,出现肠壁变薄,肠腔扩张、积液,系膜水肿、腹水加重,肠壁强化减弱。结论结扎猪SMV属支可成功地复制人类静脉堵塞性肠缺血。MDCT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解剖、堵塞的静脉、早期肠缺血改变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可靠地诊断静脉堵塞性肠缺血。第三部分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的技术优化及三维解剖学研究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MDCTA)的技术优化方案,观测肠系膜血管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140例患者根据扫描准直、重建层厚、对比剂浓度、注射速率和延迟时间分成7个研究组,行全腹部MDCT增强扫描,用VR、MIP和TSMIP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三维重建,对血管边缘的光滑度及分支级别进行评分,比较不同技术参数、重建方法显示血管的能力。观察和测量100例肠系膜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结果0.6mm准直时,1.0mm层厚重建的动脉CTA像评分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mm和1.5mm层厚重建的静脉CTV像优于0.6mm层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0mm层厚最佳。0.6mm准直优于1.2mm准直,但差异无统计意义。370mgI/ml对比剂在显示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方面均优于300mgI/ml,差异有统计意义。注射速率4.0ml/s和5.0ml/s显示动脉优于3.0ml/s,差异有统计意义;显示静脉差异无统计意义。静脉期延迟时间以动脉期延后25s最佳。100例肠系膜血管均清晰显示,VR及MIP像整体性好,可显示3~4级分支,前者空间立体感强,TSMIP可显示5~6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D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吻合支及解剖变异。结论最优化方案为:0.6mm准直、1.0mm重建层厚、对比剂浓度370mgI/ml、4.0ml/s以上注射速率、团注测试法确定动脉期时间和静脉期延迟时间为动脉期延后25s。MDCTA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血管的三维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第四部分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在急性肠缺血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MDCT angiography)在急性肠缺血(AM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3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AMI患者行全腹MDCT平扫、0.6mm准直的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采用VR、MIP和TSMIP血管重建技术进行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成像,重点观察肠系膜血管的异常表现,并结合肠道和肠系膜异常征象。结果AMI的原因为:SMA栓塞4例、SMA血栓形成6例,SMV血栓形成13例,SMA夹层5例,绞窄性肠梗阻10例,血管炎5例。43例AMI中,17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见肠坏死作手术切除,其余11例为肠缺血。7例和19例分别经DSA介入和内科保守治疗,24例好转,1例恶化、1例死亡。MDCTA可清晰地显示AMI的血管异常,如血管堵塞、狭窄或夹层的部位、形态、程度和范围;显示血管走向的异常,如聚拢、推移、扭曲或扭转等;并显示侧枝血管。MDCTA可明确导致AMI的原因,如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血栓形成、夹层、肿瘤血管侵犯、绞窄性肠梗阻和血管炎等。结论MDCT三维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AMI的直接征象,即肠系膜血管的异常,如结合间接征象可在病变早期诊断AMI并明确病因。
其他文献
伴随着国际市场环境产生的巨大转变,为了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股权投资风险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应对不同的风险因素。本文主要对企业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学生们以一定形式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其主体是充满各种发展需求,富有热情、激情、思考和创造力的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作为一
目前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填埋场恶臭气体的控制和治理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目的是依托郑州市垃圾综合处理场工程,研究
针对BP神经网络应用于桥梁结构模型修正过程中所存在的最优结构问题(即网络中隐层数和隐层节点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采用递阶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优化BP神经
根据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现状,用动态的多因素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法代替目前静态的单因素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法,通过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获得工作面最大风量,应用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核定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其数量在逐步增加,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己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贴问题包含两方面,一是补贴,二是反补贴,而反补贴法则对这两方面都加以规制。WTO《SCM协定》并不是简单地规范政府的补贴行为,单纯地采取反补贴措施,而是对补贴与反补贴同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欧洲人涌入新大陆,移民们开始了开发利用自然的征程。在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美国,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资源遭到巨大破坏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
MBR(膜生物反应器)是近来发展较迅速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占地少、能耗低等优点,成为水处理行业中开发的热点。阐述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发展背景及研究进展,介绍其特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