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整合一直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不断深入推进,区域整合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国内外学者已有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区域整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偏重于区域整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较多,所提出的对策也多从区域投资、区域贸易、产业布局、消费市场形成等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从经济方面进行整合居多,而对区域整合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或区域经济效率改善方面的影响研究偏少。目前,全球经济环境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投资规模效益递减、进出口难以维持增长、消费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我国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传统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如果不有效解决则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论文在借鉴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经济增长更多着重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更多着重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从内生变量的角度解释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技术进步、发明创新与人的素质提高,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由投资拉动向技术与创新驱动转变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论文从市场整合、行政整合、社会整合三个维度分析了区域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认为市场整合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资源向配置效率更高的区域流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行政整合则有利于在区域间打破行政割据,提高要素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而社会整合则有利于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减少社会摩擦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蒙东区域发展近年呈现外部整合边缘化、内部整合碎片化、内外联通孤岛化的特点,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呈负相关,区域不整合。造成区域不整合的原因主要在于,受计划经济遗留因素影响,区域内部行政壁垒较高,影响和扭曲了要素价格的市场传导机制;市场分割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在要素市场方面,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的流动或多或少受到区域地理、政策限制等因素的阻碍;区域间、城乡间、不同所有制间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差距被人为拉大,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化问题。通过构建区域整合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间的理论与计量模型,以蒙东区域为实证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整合是区域整合的基础,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可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政府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但是政府干预并不一定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唯一方法。随着社会价值趋于多元,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急剧增长,必须有社会整合的机制。任何区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区域整合必须内部区域整合与外部开放整合兼顾,不能关起门来搞整合。据此,结合蒙东区域的内外部环境特点,提出了市场整合应发挥市场价格对资源价值的发展作用与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使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行政整合则应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提高财政公共服务在教育、科研等领域支出的比重;社会整合则应侧重于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最后,对本论文全文进行了结论性的总结,并对论文的贡献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