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问题关乎我国少数民族的心理健康,关乎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虽然有很多研究探讨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但可惜的是没有研究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维度之一,即社交焦虑和文化适应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期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探讨在非少数民族聚集区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交焦虑水平上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文化适应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丰富文化适应相关的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同时,通过访谈研究进一步探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用到的情绪调节策略,为文化适应和临床心理咨询关于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性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社会文化适应量表(SCA)、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RQ)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316名在非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其次,选取了其中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访谈,根据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同时选取其中4名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过程。上述研究结果:(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与认知重构策略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交焦虑均不相关。(2)社会文化适应与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构策略与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均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文化适应可以通过认知重构策略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即认知重构策略在社会文化适应和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4)社会文化适应,积极认知重构策略和社交状况三者之间呈动态循环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不良是引起他们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2)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常用的积极认知重构策略包括积极重新关注,比较,积极重新评价,换位思考,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