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体外膜蛋白及鞭毛蛋白作为钩体病疫苗候选者的筛选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提供的商业化的钩体病疫苗,主要包括热灭活或福尔马林灭活的钩体全菌,只能产生不完全的或短期的免疫。钩体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位于菌体表面,直接参与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且与外膜脂多糖(LPS)不同,不具有型特异性,成为目前钩体病疫苗开发的热点。与以往的工作不同,本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和诠释钩体外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应用较多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对这些蛋白进行分析和筛选,得到最有潜力的钩体病高效、广谱疫苗候选者。 随着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和释放(http://www.chgc.sh.cn/lep/),我们发现其中有100多个ORFs编码外膜蛋白。本实验研究的第一部分即首先从这100多个外膜蛋白序列中挑取11个应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详细分析,预测结构基因及功能域,为筛选广谱、高效的钩体疫苗做前期的基因分析工作。然后,我们对挑选的这11个钩体外膜基因进行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和制备多克隆抗体,这11个OMPs在体外培养的有毒、无毒钩体赖株中或其他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钩体菌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用感染了钩体患者的血清对其免疫反应性进行了检测,其中有九个外膜蛋白表现了较强的免疫原性。又通过动物的免疫保护性实验,免疫组化等发现在这9个OMPs中有3个能显著增加被钩体菌攻击后豚鼠的存活率。于是,我们应用免疫学方法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分析这3个外膜蛋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的机制。我们通过MAT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抗体的综合效价,每个蛋白组的MA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由基因LA0136编码的钩体外膜蛋白组MAT阳性率甚至达到100%。通过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我们发现由基因LA0136和LA0616编码的外膜蛋白诱导免疫的豚鼠的脾细胞在被特异性蛋白抗原刺激体外培养10天后检测有显著的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他们的刺激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到蛋白免疫动物血清中特异性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4,IL-1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12%-90%)的增加。这表明此三种基因编码的外膜蛋白有希望成为亚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开拓依达拉奉对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空白组)、COPD模型组(COPD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阳性药物对照组(NAC组)、依达拉奉低剂量组(Eda1组)、依达拉奉中剂量组(Eda2组)和依达拉奉高剂量组(Eda3组)。COPD模型组:
本论文介绍了降血脂药的研究进展,并对雷锁辛类脂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以及新型降血脂天然活性物质Adipostatin A的作用机制做了简要的综述。 主要通过醚化反应、酰化反应、氧化反应、格式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脱甲基化反应七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Adipostatin A,总收率达35.2%,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确证。对其重要中间体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5-二甲氧基
第一部分:克罗米酚对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目的:在离体条件下研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克罗米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恶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实现肿瘤的精确诊断与高效治疗成为现有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近年来,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