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汉族与维吾尔族崩漏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两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患者在崩漏证型上与自身的体质,两者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得出相应结论以更好的为患者诊治和预防调护。方法:制定《崩漏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崩漏相对应的辨证分型按照全身的症状、舌脉等进行收集。相关的体质临床资料收集参考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现况调查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256例崩漏患者证型、体质分型、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期生活习惯的构成比、频数。比较按照相对应的民族、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期生活习惯进行。结果:虚证在总体证型中占主导。汉族、维吾尔族各证型中汉族患者以脾虚证构成比为最多,维吾尔族患者以肾虚证构成比为最多。崩漏患者中汉族、维吾尔族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崩漏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最多的为气郁质,其次为阳虚质、阴虚质以及痰湿质。其中汉族患者以气郁质构成比最多,其次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维吾尔族患者占构成比最多的体质是痰湿质,其次是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血热质以及阳虚质。汉族与维吾尔族崩漏患者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血瘀质与证型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汉族、维吾尔族崩漏患者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崩漏患者中医体质中以气郁质、阳虚、阴虚、痰湿分布较多。汉族、维吾尔族崩漏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质与证型分布上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说明体质特征在某些情况下决定证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