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画随佛教从中国传入高丽之后,高丽的佛画大部分都属于阿弥陀佛画样式,与宋代的同样材质佛画样式有极其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本文将通过对高丽佛教绘画作品和宋代佛教绘画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阿弥陀佛画可以分为观经变相图、阿弥陀说法图、阿弥陀来迎图,然后对两国的作品进行选择性比较,高丽有五幅观经变相图作品留传至今,而中国的观经变相图则从初唐到盛唐之间的作品很丰富,宋代的作品相对较少,样式也没什么变化,大部分都继承了定型化的唐代样式,所以从唐代作品和宋代作品中选择同一材质的佛画,从构图、样式和纹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将序分和十六观相内容分别图像化的高丽佛画和将两种内容一起图像化的宋代佛画,在构图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关于阿弥陀说法图和来迎图,选择境外收藏的同样材质的作品,以构图和样式特点为重点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差异之后得出结论,共同点是坐在台座上说法的本尊的构图与为迎接往生者伸出手的阿弥陀佛的样式比较相似,其差异是高丽佛画有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像样式,这是宋代作品中看不到的。关于高丽和宋代的佛画之间出现共同点和差异的原因,共同点是两国之间不断进行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结果。在佛教文化交流过程中,不论是僧人们的佛教思想、教理还是画家们的绘画技法,都是在交流当中出现了趋同化的现象。高丽在从宋代传入的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中,融入了高丽的生活习俗、社会政治状况、高丽人的思想等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高丽佛教文化和艺术,这可能就是出现差异的原因。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高丽和宋代佛画的比较分析,探究了两国佛画的特点、出现共同点的原因以及文化交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