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教学语言,其影响力逐渐增强,教学语言艺术受到更多关注,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于漪老师是师者的楷模,语文教育界的标杆。她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几十年如一日在基础教育事业的最前沿艰苦探索。从在教坛蹒跚学步到今天的功成名就,她竭尽所能,勇于挑战,历经考验,为语文教育教学倾注全部心血,奉献全部青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她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语言艺术上,她获得很高的造诣,是一位教学语言艺术大师。语文课堂中,她充分调动个人的知识、能力、素养,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运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情趣盎然的引导,文采飞扬的讲述,发人深思的提问,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回味无穷的结尾,把学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使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获得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于漪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学习她的教学语言运用艺术,探讨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施展自我个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价值,用教学语言“粘”住学生,形成一堂堂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课。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先从于漪对教学语言的相关论著中提炼出其对教学语言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她的课例,分析其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化运用,再探讨其形成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构成。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前言主要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的问题。主要阐明了本文是由于笔者对于漪的教学语言艺术感兴趣而引发的,是为了在理论层面拓宽对于漪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和教学语言艺术的认识,在实践层面提高个人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于漪的教学语言及其艺术化运用”,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于漪的教学语言观。通过对其论著的解读和研究,笔者从六个方面归纳她对教学语言所提出的全面、详实的观点,分别为“讲究科学规范的要求”;“饱含诚挚亲切的感情”;“增添辞采丰美的格调”;“倾注生动幽默的趣味”;“激发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这也是于漪在语文课堂中对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运用的方向标。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在教学语言观的指导下,于漪对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化运用。笔者结合详细的课堂教学实录和部分他人记录的教学语言片断,以于漪在教学语言艺术上的突出表现为主,从深于传递情感;精于蕴含美感;巧于启迪智慧着手,在各种教学语言中,选择在这几方面比较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教学语言片断,分析她如何对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运用以及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于漪形成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原因。在对于漪教学语言观和教学语言艺术化运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于漪个人成长经历和成为语文教师后的自我修炼过程,笔者通过深入分析于漪的思想修养、知识修养、审美修养、口语表达能力修养,揭示其在教学语言艺术上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在长期的磨练中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第四部分主要从博采厚积,储备鲜活多样的文化知识;勇于实践,掌握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学习借鉴,形成教学语言的个性特点三个方面论述了笔者从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研究中得到的启示。从实践的角度,对致力于提高个人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语文教师提出一点建议。本文以于漪的教学语言艺术为核心,力图展现一位名师成功运用教学语言,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实例,形象直观地论述教学语言艺术这一抽象的概念,以期寻找一条形成教学语言艺术的有效途径,作为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