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云南省新平县大红山外围铁、铜矿资源普查”项目资助下完成,本文在充分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及矿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剖面的测量、采集岩石、矿石标本,通过室内岩石镜下鉴定、样品的测试分析和相关的岩石化学综合研究等方法,对大红山东么矿区的次火山岩-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成岩机理进行了初探,取得以下认识:1、大红山铁铜矿床成因与隐爆角砾岩密切相关。为近年来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提出的大红山铁铜矿床是陆相次火山喷发成因的观点提供了详实的证据,具有找矿的现实意义。2、矿区的隐爆角砾岩主要出现在东么矿区,主要与变质辉长辉绿岩共同出现,其围岩为大理岩。矿区围岩与隐爆角砾岩的接触多为截然接触。与隐爆角砾岩截然接触的围岩除在接触带上具有明显的熔蚀边外,并未见其它明显蚀变现象。3、从隐爆角砾岩的岩石特征和隐爆作用的不同,可将隐爆角砾岩分为横向和垂向两个部分进行分带;横向上,从外至内,可将岩体分为裂隙密集发育带→震碎岩带→隐爆角砾岩带;垂向上,从顶部到底部,可分为硅帽→隐爆角砾岩带→次火山岩带。其次,根据隐爆角砾岩角砾成分的不同,又可将隐爆角砾岩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隐爆角砾岩角砾成分主要由硅质和围岩物质组成,胶结物主要为后期岩浆物质;中部为围岩物质和同源岩浆物质,胶结物为同源岩浆和岩粉;下部岩石角砾成分几乎都来自同源岩浆,没有异源物质加入,胶结物亦为同源岩浆成分。4、通过对东么矿区隐爆角砾岩的研究,我们将大红山的隐爆角砾岩分为三类:复成分隐爆角砾岩、英安质角砾岩和隐爆角砾岩矿石。复成分隐爆角砾岩岩石角砾成分复杂,除了围岩大理岩的成分,酸性岩浆成分外还有基性岩浆成分,主要是方解石角砾、英安岩角砾、钠长石角砾、阳起石角砾、安山岩角砾等;其次还有部分辉石斑晶、斜长石斑晶、石英斑晶呈碎斑状发育其中:其胶结物主要为黑云母、阳起石等。英安质隐爆角砾岩角砾成分较为简单,主要是英安岩角砾;其斑晶为石英斑晶、斜长石斑晶和黑云母斑晶等,这些斑晶多呈碎斑状、扭曲状发育;胶结物主要为英安质。隐爆角砾岩矿石岩石角砾被铁质置换,铁矿呈角砾状充填其中。5、通过对东么矿区涉矿岩石的研究,我们选取了部分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其中包括了矿石顶底板、矿石和隐爆角砾岩。以母岩为主体的矿石与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的成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说明了三者的成岩成矿物质或都是同一个来源,或成因相似。通过稀土元素化学分析研究,可知东么矿区含矿岩系普遍轻稀土(LREE)昌集,且稀土总量都不高。LREE/HREE比值为0.847-4.739。具有铈组稀土含量较高,钇组稀土含量较低的特征。6、隐爆角砾岩是在近地表(<3km)的的环境下形成的岩石,所以,角砾岩的形成需要有至少一条通道将深部的岩浆运移至成岩环境,在上覆压力减小、温度急速降低、岩浆顶部内力不断增强直至发生爆炸,并反复多次发生成岩。通过对隐爆角砾岩的成岩机制的研究,笔者认为隐爆角砾岩的形成与哀牢山造山带有密切的关系。即哀牢山造山运动为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岩浆运移通道及其成岩成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