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课程提升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案例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课程权力的赋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和价值,有利于学生认识、发现、探索和应用科学。研究初期,查阅相关文献,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制定出我校的校本课程“本草园”实施计划和评价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维度11个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检测;此外,本次研究也对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些典型案例。本研究试图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在学校已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有限时间的情况下,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生物的平台,从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培养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程《本草园》的实施,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1)“本草园”校本课程的学习涉及了大量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这样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观念,学生会主动利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未知的问题,也能够运用例如“以证据支持假设”等探究思想分析问题;(2)在“本草园”校本课程中设计关注身边的、热点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从辩证唯物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定位STS的关系;(3)在“本草园”校本课程学习中,有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动手制作,这有利于学生熟悉并掌握各项实验操作技能;(4)由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本草园”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实验组同学的生物科学素养,对非实验组的同年龄段学生在生物学习兴趣上也有促进作用,学生更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身边的生物学信息和知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选取样本过少,缺乏普遍性;校本课程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有限等问题,这可能涉及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其他文献
<正>进入高一,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面临着一系列巨大挑战:学习容量明显加大了,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了,加上内容的抽象性、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明显加强,很多学生在数学学
在综合分析电能质量监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PQDIF(Power Quality Date Interchange Format,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的集成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了不同厂家监测仪的
教材插图是教材除了文字以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幅幅精美,深刻或明了的图片和表格所组成的,是对教材内容的解释或说明,是仅仅文字说明无法做到的。教材插图设计的好与坏
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建设中极为关键的构成部分,加强资源合理运用,保证相关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才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大大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研究目的:描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健康素养、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现状;分析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健康素养、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的因素;明确乳腺癌改
数学模型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数学学习既是化学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构建数学模型,对于提高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村共青团改革提供重大历史机遇。农村共青团是协助党在农村中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基层群团组织,在乡村振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