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国家。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政府投入不足又致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规模或质量方面都难以进一步发展与提高。民办高校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了公立大学之不足,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为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增加教育消费、扩大内需、减少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数量有限,同样影响着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相对有财政拨款的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消费者承担的高等教育经费,即缴纳学费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依靠学费来扩大高等教育筹资能力的潜力有限。而包括科研及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赠收入以及其它来源如银行贷款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但其所占比例较小,在目前很难成为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应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教育的观点。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探讨。还有一些学者对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民办高校利用资本市场的现状及介入资本市场的一些途径,但尚缺乏系统性。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试图对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做相对较系统的研究,并希望借此为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的筹措拓展一条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资本市场和民办高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论述了民办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现状,揭示了我国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面临问题,提出借鉴国外民办教育资本市场融资成功经验,最后对如何保障民办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研究,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建议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国家、社会、民办高校自身四个关键市场主体的力量解决民办高校面临的资金问题。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视角的引入,打破了民办高校融资传统的思维方式。笔者提出,民办高校应该主动找寻市场,考察市场环境状况,调整自身的融资战略;民办高校塑造自身竞争优势,不一定只从自身条件出发,而是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各方面的力量,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增长。论文所进行的研究为民办高校融资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引导民办高校走向资本市场,增添资本市场活力。民办高校积极的探寻融资渠道,作为资本市场主体,而不是消极接受其他主体的投资,极大的增强高校的竞争能力。不但有利于自身发展,更将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兴旺,使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各方的建设。有利于转变人们的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但民办高校不同于公立高校,不能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只能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因此教育经费的短缺是一直困扰着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民办高校要继续发展,必须实现多元化融资,多元化融资需要政府、社会、个人转变原本的教育观念,认清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及个人共同的责任,有利于缓解教育财政压力,加快实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