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高效的审计委员会依赖于公司完善的治理制度。2007年12月,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履行情况,这一要求强化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履行其自身职责的积极性。但是,一些审计师却发现企业管理层仍然对应由审计委员会负责的活动有较大的影响(Cohen,Krishnamoorthy,and Wright 2010),而目前关于审计委员会的研究中都只是单独研究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McMullen 1996;刘力和马贤明,2008),并未将管理层对审计委员会职责履行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因此,本文研究了审计委员会与CFO的权力关系对审计费用及应计质量的影响,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审计委员会职责履行的有效性。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审计委员会与CFO的权力关系在外部环境稳定时可能不容易观察到,为了研究二者权力关系对审计费用及应计质量的影响,本文选择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前后作为研究的窗口期,使得审计委员会与CFO的权力关系对审计费用和应计质量的影响能够突显出来。“五年规划”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规划意味着产业政策会向不同的产业倾斜,资源配置将向新产业聚拢。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CFO出于业绩压力和自利动机,可能会出现影响审计费用及应计质量的行为,而未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根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要求,为了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审计委员会应该监督企业的审计质量和财务报告质量,因此CFO很可能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履行产生影响。本文选取2006年-2015年,即“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作为研究期间,最终选择沪深两市2798个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当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后,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与未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相比,审计委员会和CFO的权力关系对审计费用及应计质量的影响有何不同。研究发现,当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后,在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中,权力较大的CFO会选择抑制审计费用的增长,而当审计委员会的权力大于CFO的权力时,CFO对于审计费用增长的抑制则会被消除,但在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前并没有这种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后,未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在应计质量方面表现出权力越大的CFO对于应计质量的提升越显著,同时审计委员会表现出与CFO权力的互补,使得应计质量的提升更显著,而在受到产业政策不利变化影响的企业中没有这种现象。综上所述,审计委员会与CFO的权力关系在审计费用和应计质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前者表现为审计委员会对CFO的制约,后者表现为审计委员会与CFO的互补,且这种关系只有在外部环境发生不利冲击后才能体现出来。本文的发现指出了审计委员会与CFO之间的关系并不如相关规定所描述的那样简单,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对当前企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履行和相关规定提出了质疑,同时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