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均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其高的考古、历史、艺术、政治等研究价值,同时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具有较高的产业化开发价值。目前,仅有昭陵、乾陵、桥陵等部分陵墓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开发,其他文化资源仍处于原始状态,散落地存在于陕西省的六个县域境内,导致唐陵文化的整体性无法呈现。本文首先从唐十八陵文化资源的分布着手,对唐十八陵文化资源的显型形态和隐型形态两种类型进行分析。其次,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唐十八陵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意识观念不断创新化、开发市场逐步规模化、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消费结构趋于多样化,同时,在文化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保护、宣传营销方式、区域协调合作、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再次,以政府主导型产业开发模式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唐十八陵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中政府主导的必要性、开发原则和开发措施。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主导型产业开发模式下唐十八陵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保障措施:一是建立政府联动机制,促进资源跨区域整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保护和管理;三是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实现“大文化”开发;四是创新营销推广模式,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五是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提升开发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