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v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啮齿动物之一,由于其终生营地下生活、洞道系统庞大而复杂、以杂类草根系为食以及可在地表形成大量土丘的特殊习性,因而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特别在草地植被的演替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在对高原鼢鼠生态功能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于2006年至2008年间,在玛曲县境内的典型高原鼢鼠分布地,着重探讨了高原鼢鼠的洞道空间对植被性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别就洞道空间与鼠群密度、洞道空间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洞道空间与鼠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35%~45%的洞道空间是鼠群密度升降的临界区间,也是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的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食物丰富度是决定高原鼢鼠迁移取向的重要动因。2.适度的洞道空间(35%~45%)对草地植被盖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物种多样性、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则存在显著促进作用(P<0.05),并可显著提高禾草的优势度,弱化毒害草和根茎型莎草的竞争力。3.洞道上方植被除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盖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4.洞道上方禾草和杂类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毒害草和莎草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此说明,在特定条件下,鼢鼠的活动对禾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形成促进作用,对毒害草存在抑制作用;当活动过于密集时,莎草的竞争力将受到明显遏制,但对杂类草的影响相对较小。5.高原鼢鼠对植被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建设和修复的性质,是植被自然动态过程的组成部分,即使从人类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这种影响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