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教育哲学的理论建构及其现实诉求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集先秦思想之大成。荀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荀子以“天人相分”和“性恶论”作为其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阐明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强调教育可以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教育的宗旨。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把学为圣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荀子把“礼”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荀子还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上这些构建了他较为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荀子提出系统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的背后,蕴含着他教化民众顺从统治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现实诉求。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荀子教育哲学的完整体系。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人类记忆中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许多西方国家的人希望帮助女性获取更高的权利由此开始增加对女性的关注度。西方女性主义科学也应运而生。起初,研究者们仅仅批判在科学领域中女性的数量少并且很难被认可等不公平的现象,后来逐渐发展到对传统科学进行前所未有的激烈批判,并且提出了女性主义科学的一种构想。女性主义者企图用一种新的视角即女性的视角来推翻男性中心论,从而建立一种女性主义科学观的理论构想。
印度的十九世纪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印度的民族与印度的文化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其中尤其受到挑战的是印度的传统宗教。本文就是介绍了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