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农田过量施入氮肥会引起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从而引起地下水硝态氮的污染。本研究利用GIS在空间区域的综合能力、动态分析功能、可视化技术来分析北京市平原区的氮肥施用的时空变化。用区域氮素循环的一个简单的总量平衡模型结合GIS模拟研究北京市平原区的地下水硝态氮时空变化。最后选取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大区域的数据非常难以得到)利用GIS可视化技术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化来验证氮肥施用和区域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的关联关系。
研究首先以北京市平原区作为大的研究区域,通过Landsat-MSS、Landsat-TM、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遥感影像,对该研究区过去二十年的耕地变更进行了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过去二十年的单位耕地施肥量的统计,得到研究区过去近二十年的施氮肥情况,通过氮素平衡模型和GIS的结合,分析得到研究区内过去二十年的氮肥流失的时空动态变化。
第二部分我们对北京市丰兴地区的一个小研究区过去近二十年的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GIS模拟,得到整个研究区的硝态氮含量的等值线图。对该等值线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研究区过去二十年地下水硝态氮动态分布,并且进行三维显示。以此来验证施氮变化对地下水氮素的影响。这样分析比单纯的通过统计数据进行两者的关系分析无疑要直观的多,并且这种方法发挥了空间上的概念。
本研究对于3S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表明RS、GIS对环境污染的有关课题的研究,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辅助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