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性酞菁类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半导体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中有如下优势:如低成本、柔性好、大面积、低能耗和微/纳米级等,而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研究。而酞菁、卟啉类的化合物作为大环共轭体系由于自身的大的π共轭结构所引起的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也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其中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性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外围取代基团以及酞菁、卟啉环中心金属离子。但是不含取代基的酞菁、卟啉溶解性并不好而且在溶液中特别容易聚集,因此我们会在酞菁、卟啉外围变换各种取代基,以此来改善酞菁、卟啉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1世纪以来,节能和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保温绝热材料得到了大量开发与应用。硬硅钙石型硅酸钙具有导热系数低、质轻、高
空心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因为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空腔结构的特点,为高活性纳米催化剂的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不对称三嵌段共聚物组装体为模板,可以对所制备空心结构材料的形貌和尺寸进行方便灵活的调控。然而,传统的先聚合再自组装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在生产效率上存在不足,因为总是在很稀(<1%)的体系中进行自组装。本论文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与再组织(PISR)的方法一步大量制备出
2009年,《新京报》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其7706篇文章将浙江在线诉诸法院,后由于当地法院将其拆分成7706个案子而引发社会关注。虽然历经几年磨难,《新京报》最后胜诉,但时至今
近年来,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由于其制备简单、成本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易于微型化等特点,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