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话语音专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学术文化日益发达,这使文人的着作活动更加活跃。明清时期的语音史料非常丰富,再加上朝鲜韵书、汉语教科书和西方传教士的材料,其数量十分庞大。然而这些文献所描写的音系性质都不太一致,所以明清官话语音性质成为音韵学界上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明清官话语音研究获得了很大成就如在《中原音韵》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考订和音值构拟上学者们达成了相当一致的共识,但“有无入声”、“明清官话基础方音”等问题尚有争论。除此之外,明清官话语音研究中遗有见组、精组声母的齶化、浊音清化、y音的形成、唇音字开合口问题、γ音的形成等问题需要更加详细的讨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对於各个文献裹声、韵、调的详细而严密的分析着手,进行分析结果的综合比较、归纳,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利用《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四声通解》等朝鲜文献及《元声韵学大成》、《诗词通韵》、《韵切指归》、《正音撮要》、《正音咀华》、《正音切韵指掌》等中国文献,列出每部文献裹的具体例子并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明清官话声、韵、调相关的19个专题做出了更详细的讨论,最後对明清官话基础方音的性质提出本论文的观点。   全文共分6章,第一章是绪论,简介明清官话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本研究的材料、方法和意义。   第二、三、四章分别是明清官话声母、韵母、声调相关专题的研究,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文认为口语音(分别是北方话)与官话音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从这一观点出发,力图考证该专题在口语音和官话音裹发生变化时期的差异和详细的变化过程。第二章里主要探讨的专题是:一、见组、精组声母在北方话中齶化的时期和明清官话音中见组、精组声母齶化的状态。二、明清官话音中全浊声母清化的时期和明清文献中的全浊声母清化的各种类型。三、明清官话音中疑母的消变和疑母细音字在明清文献中的读音。四、明清官话音中微母的消变。五、明清官话音中知、照组声母的合流情况。   第三章研究了明清官话韵母相关专题,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一、明清文献中“撮口呼”和y音形成时期的差异,及见组声母齶化和y音产生的先後顺序。二、明清文献唇音字中带u介音的韵部的情况和这些韵部u介音消失的先後顺序。三、明清文献中喉牙音二等字产生i介音的情况。四、明清文献中a和ε对立与否。五、明清官话音中桓欢韵消失的时期。六、歌、戈韵见组字,歌、戈韵合口一等字等果摄字韵母向普通话韵母变化的时期。七、戈、麻、薛、叶、铎、曷、合、盍、陌、麦、德韵出现γ韵母的时期和这些韵之间产生γ音的前後时期。八、明清官话音中支思韵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九、()音的产生时期。十、-m尾变-n尾的时期。十一、入声字韵母的变化,官话音中入声字变喉塞韵尾的时期,-p、-t、-k尾的消失顺序,-i、-u尾与喉塞韵尾的并存问题。   第四章研究了明清官话声调相关专题。具体如下:一、明清官话音中平分阴阳的时期。二、全浊上声变去声的时期和明清文献裹全浊上声变化的途径。三、明清文献中入声字的声调归派特徵。   第五章研究了清末民初官话音的发展和明清官话基础方言的问题。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人编的着作大部分是以北京音为对象的,表示当时北京音成为口语音的强势方言。明清两代官话音的基础方言是中州音。   第六章为结语,简单概括了本论文声、韵、调专题研究上的创造发明部分,以及对明清官话基础方言的认识。  
其他文献
迟子建是活跃于当代文坛的优秀作家,这位“自然化育的文学精灵”在小说中呈现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动物世界。其作品中的动物有的是本真写实的形象,有的是想象虚拟的产物,但它们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