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四种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探索适合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1样本选择和分组从周口师范学院一年级的文、理科学生中各随机抽取5个班,共542人。然后文理各一个班分做一组,共5组:同伴教育组100人,健康处方组120人,健康讲座组102人,生活技能组110人,对照组110人。2调查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KAP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调查2次:基线调查一次,健康教育后一个月再调查一次。3健康教育方法3.1同伴教育组首先选择5名同伴教育者,对其进行AIDS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技巧培训。然后每位同伴教育者负责19名同学的健康教育任务,一周内完成。3.2健康处方组向学生发放教育部编制的“健康处方”,由其自学。3.3健康讲座组由有经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大学生进行HIV/AID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3.4生活技能组首先,组织大学生去“艾滋病村”与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然后,以参与式教学方法向大学生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3.5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结果1基线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80.2%。同伴教育组、健康处方组、健康讲座组、生活技能组、对照组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8%、81.3%、79.0%、74.8%、83.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个别知识项目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4.2%和63.3%和47.9%。态度方面:愿意和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同一宿舍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44.8%、46.5%。2健康教育后五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3.3%、87.7%、89.3%、81.6%、84.9.%,经标准化后分别提高了5.3%、2.7%、4.6%、3.4%、0.1%。同伴教育组、生活技能组对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正性态度分别平均提高21.3%、12.7%,而健康讲座组的正性态度略有下降。结论1本调查的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国家设定的85%以上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对非传播途径和少数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者AIDS病人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2同伴教育的效果最好,对大学生的HIV/AIDS相关知识及态度都有显著的提高和改善。其次为生活技能。健康讲座对大学生的HIV/AIDS相关知识的提高显著,但对大学生对待HIV感染者或者AIDS病人的态度的改善不明显。健康处方的教育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