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特点的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以及提升他们道德品质的重任,通过语文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德育,进行一种关于民族文化的道德传承。这是因为,任何一种语言,从文字到文学,再到各种以文字作为载体而存在的艺术、技术与科学包含着该民族国家文化与道德精神的精华,对这些要素的教育其实就是在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和道德精神的教育。德育渗透一直是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这其中既有合理的见解,也存在一些对渗透一词意义上的误读。本论文试图从学科德育的角度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意义的挖掘和德育思想的渗透问题。本文主要对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思考,全文以整体性视野的唯物史观和小学语文教学论为理论基础,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中的不足展开研究。选取《麻雀》、《父爱之舟》、《朱德的扁担》三篇课文作为案例,分析教材、课标、教学要求等,以“以情感人”、“文以载道”、“言传身教”三个视角展开讨论,发现教师德育渗透观念有待更新、德育活动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有待优化、评价机制有待健全的问题。以此为支点,从“精神塑德:确立核心价值”、“学科润德:践行文学育人”、“携手弘德:构建德育共同体”三个维度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施建议。具体来看,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德育观、注重言传身教、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处理好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促进语文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回归学生生活、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建设德育场域、完善评价机制。研究旨在帮助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渗透德育,为新时代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