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鉴于本病至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在乙肝的防治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在我国,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其他治法难以替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加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发扬中医特色,探讨中医药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开辟有效的治疗途径,对保障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健脾活血为原则组成健脾活血方,比较健脾活血法与阿德福韦酯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探索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更为有效、更为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观察的60例病人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0月的肝炎肠道科门诊病人,选择符合标准的慢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健脾活血方组20例,阿德福韦酯组19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检测各组的ALT、AST、病毒DNA定量(HBV-DNA),观察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健脾活血方组总有效率(35%)、阿德福韦酯组总有效率(78.94%)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0.96%)相比,健脾活血方组与后两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德福韦酯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最大,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最佳。2.治疗后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降低(P<0.05)。在ALT、AST方面,健脾活血方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德福韦酯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脾活血方的降酶效果劣于阿德福韦酯,但健脾活血方与阿德福韦酯两者联合使用,能提高降酶效果。3.从ALT、AST在治疗前、治疗3、6个月的动态观察,两者均随疗程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6个月优于治疗3个月。4.治疗6个月时,三组HBV-DNA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说明健脾活血方及阿德福韦酯均能抑制病毒复制;在HBV-DNA下降方面,阿德福韦酯优于健脾活血方(P<0.05),联合健脾活血方后病毒量下降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后三组HBV-DNA有均部分转阴,三组比较,健脾活血方组的HBV-DNA转阴率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阿德福韦酯组的HBV-DNA转阴率与联合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阴方面健脾活血方的效果明显不及阿德福韦酯。6.治疗6个月后三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治疗后三组各证候均较前有所改善(P<0.01)。倦怠、胸闷、嗳气、胁痛、便溏、纳呆等症状改善上,治疗后三组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活血方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口苦、腹胀、烦躁易怒、恶心呕吐等证候方面,与阿德福韦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脾活血方单独使用及联合阿德福韦酯使用在倦怠、胸闷、嗳气、胁痛、便溏、纳呆等症状改善上优于阿德福韦酯。结论:健脾活血方及阿德福韦酯均有降酶、护肝、改善中医症状、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但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健脾活血方优于阿德福韦酯,而在总体疗效上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最大,综合以上方面健脾活血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阴性慢乙肝的效果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