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GbDREB和GbABR1抗黄萎病分子机理初探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rake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黄萎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继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化学方法的防治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培育棉花抗病品种成为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环保的途径。深入挖掘与利用棉花中重要的抗病基因功能和揭示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机制,对加快棉花抗病分子育种进程,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采用VIGS技术沉默棉花抗黄萎病候选基因GbDREB后初步发现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降低。为阐明GbDREB参与棉花黄萎病抗性反应的机理,本研究利用VIGS(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了GbDREB基因的研究。通过构建特异性区段的VIGS载体,结果显示黄萎病菌侵染后沉默GbDREB棉花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升高。对发病植株剖杆的实验结果也显示GbDREB沉默后植株的维管束褐化程度较对照组(TRV:00植株材料)严重。对TRV:GbDREB植株材料进行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着色比对照组深,以上结果表明GbDREB的沉默能够降低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病性。构建过表达GbDREB载体转化拟南芥植株并筛选得到纯合体,通过伤根的方法侵染黄萎病菌,结果显示GbDREB的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均出现叶片萎蔫的症状,统计病情指数分别为50%(D6)、60.42%(D11)、58.12%(D1)和60%(WT),统计结果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的qRT-PCR实验检测病原菌响应基因AtPR3,AtPR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萎病菌侵染拟南芥3天(d)后,AtPR3,AtPR4的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比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显示GbDREB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并没有显著提高其抗病性。外源施加JA、SA、ETH均能诱导GbDREB的表达水平上调,而外源施加ABA和IAA时GbDREB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JA、SA和ET可能参与GbDREB参与调控棉花的抗病反应过程。为了进一步探究GbDREB是如何参与调控棉花的抗病反应,利用酵母双杂交筛库实验筛选能够与GbDREB互作的上、下游基因。GbDREB蛋白在酵母体内是无毒的,但是有一定的自激活活性。通过截短片段验证结果显示,GbDREB蛋白的转录激活区域位于C端122-176氨基酸。与此同时,ERF(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亚家族的GbABR1基因通过前期的VIGS实验结果也证明其在棉花中对黄萎病的调控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后,GbABR1在24小时(h)后开始上调表达,在3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5 d后表达量依旧上调,随后表达量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侵染病菌后,统计病情指数分别为67.96%(A9)、65.35%(A11)和60.96%(WT),结果显示GbABR1过表达后和野生型植株发病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进行激素处理后,GbABR1快速响应JA和ETH的处理,说明该基因与这两个激素JA和ETH的交叉调控通路相关。进行自激活和毒性检测,该基因有明显的自激活作用,通过截短体验证结果显示,转录激活区域处位于C端293-370氨基酸。
其他文献
作为腈基(-CN)的同分异构体,异腈(-NC)具有兼具亲电与亲核性、特殊的金属络合能力及可在温和条件下聚合的特性而在有机合成、有机金属制备及聚合物构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占地面积大,地质情况复杂且地下板块活跃,频繁的地质活动导致地震多发。据统计,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涉及23个省会城市。传统建筑“以刚克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RD)因其结构简单、容错能力好、调速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功率变
2013年初,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的跨种属传播,致使中国数百人感染、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威胁。本实验研究了H7N9 NS1蛋白对病毒复制以及宿主先天性免疫的影响。
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主要侵害4~45日龄的番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等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肿大及灰白色坏死点等为主要病变,耐过番鸭常出现明显的生长停滞。该病能够
近年来,可调谐的高频微波信号在信息技术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移频环路的可调谐微波信号产生系统。本系统利用双平行马赫泽德调制器(DPMZM)的单边带
株高直接影响水稻生物产量和抗倒伏能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绿色革命基因”sd1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然而,单一矮秆基因的使用会造成遗传背景狭窄、杂
区域土地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成因、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民勤绿洲作为中国两大沙漠之间的唯一一片绿洲,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数据离散化技术逐渐表现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数据由连续和离散两种类型组成,连续型数据代表一系列的值,而离散型数据指具有一定共性的信息。离散数据具有通用性和简单性,因此许多数据挖掘的方法被设计出来用于处理离散数据。本文利用基于密度的离散化方法对具有连续属性的数据集进行处理,算法采用聚类方法自动寻找合适的簇数,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类簇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的人口与建筑呈快速增长趋势。地上交通的拥堵导致人们开始对地下工程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多,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