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警务助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L市高新区为例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给城乡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区和农村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微观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城乡流动人口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等。同时,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格局,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传统农业生产关系不断瓦解,给城乡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压力。为了加强城乡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维护农村和社区社会稳定,山东省响应国家号召,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原则,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探索警务助理制度在农村(社区)的应用与推广,以预防犯罪发生,改善警民关系,积极推动城乡社会稳定与发展,维护基层人民基本利益。
  本文以L市高新区警务助理制度实践为基础,借助案例分析法和调查访谈法等对山东省警务助理制度发展现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通过剖析山东省警务助理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机制与制度建立、中观警务环境优化以及微观警务助理人员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等方面给出优化山东省警务助理制度发展的政策方案。2017年,山东省L市高新区在各级政府号召下,在全区开展"一村(社区)一警务助理"制度推广工作,通过政府工作推动警务服务向城乡基层单位的延伸与倾斜,通过整合、吸纳基层警务工作人员,培养基层农村(社区)警务助理工作能力,有效提升了农村(社区)基层警务覆盖范围与服务效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基层缺乏有效的警力覆盖力度,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警务工作推广范围小,层次浅,传统上的警务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的影响力不足,导致警务助理制度在实践推广过程中面临一些客观困难。加之警务助理制度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人员选拔、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绩效考核与职业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警务助理制度在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机制中的有效应用,最后本文从完善农村警务体制、优化农村(社区)警务助理制度体系以及构建农村(社区)警务机制等方面详细提出警务制度优化的对策建议,为推动L市高新区警务助理制度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凸显了治理的重要性。
  S市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S市P区肩负着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的历史使命,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先后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等殊荣,在社区治理方面坚持先行探索,最早获得社区治理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金融业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以及科技的进步,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支持经济发展,社会上也依靠科技等手段推出了P2P等事物,但是由于金融政策出台的滞后性、金融监管力量不足等因素相关的监管并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导致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
  金融风险的出现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部分企业甚至一个区域的金融稳定,如何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确保地区金融稳定,就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
城市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元之一,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同时,城市社区也开始探索新型的治理模式,很多地方尝试引入更多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社区治理中的不足。
  针对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
社区矫正是指让符合刑法规定相关条件的罪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志愿者、民间相关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协助之下,在判决、裁定、决定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在相对开放的社区环境中,矫正罪犯的心理、行为恶习,从而敦促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区别于监狱监禁刑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来说,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均采用了这种相对开放式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着诸多优势,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充分保障了人权,使罪犯与社会不至于割裂开来;同时缓解了各国监狱罪犯过多的管理压力并避免罪犯之间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大量城市棚户区拆迁形成了新的城市社区类型:回迁社区。由于原有的社区共同体随着棚户区拆迁已经瓦解,而新的社区共同体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得回迁社区的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促进城市社区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回迁社区的共同体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本研究以J市一个回迁社区:BH社区作为对象,对回迁社区的治理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由棚户区改造形成的城市回迁社区面临着严重的治理困境,如房屋质量与配套设施相对较差;部分回迁居民仍保留着棚户区的生活习惯;回迁社区居民人口流动大,居民构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民素质,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的关键,这就需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S省W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政府角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概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和各类要素的充分涌流,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日益艰巨,过去粗放无序的城市管理手段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更加精细有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成为城市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为了创造更加舒适宣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必须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以J市T区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J市T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模式进行深入探究,总结J市T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在
信访是我国特有的民意诉求表达机制,信访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基层信访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信访制度改革举措,聚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信访总体形势持续好转,但是大量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信访问题错综复杂,基层信访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前我国基层信访工
基层协商民主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实践载体。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协商民主是广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民主协商的重要制度。许多地方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度安排,但是这些地方性的、分散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经验急需总结和推广。
  论文以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在界定社区与社区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以及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涵和原则。通过分析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与亿万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连。近年来,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我国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供给、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短板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下,县域医疗共同体应运而生。如何更好发挥好县域医疗共同体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县域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带动县域医疗水平共同提升,提升县域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以山东省日照市所辖县区为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