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和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病程介于急性期与后遗神经痛期之间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更安全、有效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皮肤科确诊为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病人68例。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均分为2组。在同等生活方式教育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口服治疗。两组皆是10天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天的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CD4、CD8、CD4/CD8值,并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VAS评分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4、CD8、CD4/CD8方面: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D4和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CD8水平降低明显,CD4和CD4/CD8水平升高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较:治疗组PHN发病率为3.12%,对照组PHN发病率为24.24%,治疗组PHN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可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2.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足运感区对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盆底肌肌电生理评估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电值变化,并结合相关量表评估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针刺组、经颅直流电组和联合刺激组,三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内科疾病常规治疗+中风常规针刺+康复训练);针刺组取穴以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经颅直流电刺激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
学位
目的:采用超声观察偏瘫患者两侧腹肌募集能力的对称性及其与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探讨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偏瘫患者腹肌募集能力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1)招募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30例、右侧3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超声测量两侧Tra、IO、EO在收缩过程的厚度变化以量化肌肉募集能力,对比两侧腹肌募集能力的对称性;(2)选取96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评价双侧Tra、IO、E
学位
目的:通过益气补髓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肾精不足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与常规针刺治疗相对照,观察比较它们的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试验组予针刺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太溪,治疗组在试验组基础上加艾灸百会、风府、关元,各治疗30min。选用DARS积分量表、椎-基底动脉(V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学位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腹部透灸法对中风患者膈肌的厚度变化,并采用相关量表评价其对姿势控制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透灸组和对照组,最终完成病例数71例。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透灸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腹部透灸,以神阙穴为中心放置,每次治疗约50min。两组均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行肌骨超声检测膈肌增厚率(DTF),治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