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采光设计研究——以新广州火车站采光设计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qian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国内外的大型公共建筑,由于特别的建筑形式,常规传统的自然采光方式很难提供足够的室内照度,因此很多都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进行补充,造成了采光能源较高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适当的技术,利用自然光来满足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照度要求,是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在总结现有自然采光设计理论、技术与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流程以及与之配套的自然采光被动式技术和软件模拟工具。基于提出的设计流程,文章着重分析了自然采光被动式技术的优化应用,包括建筑朝向、中庭、天窗、窗玻璃材料、遮阳等,研究了这些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运用的重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文章还通过对国内外流行的热环境与光环境模拟软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结合大型公共建筑的特点提出DeST与Ecotect最适合用于联立分析大型公共建筑的热环境与光环境,并能指导相关优化设计。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归纳并提出了适合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采光设计要点,提出采光与室温之间的平衡方法。这些设计要点,适用于一般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能够在提高室内照度与用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建筑照明能耗,达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最后,文章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流程、方法、技术,以广州新火车站自然采光设计为实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利用建筑朝向、天窗设计和遮阳布置,以获得良好自然采光效果。并运用DEST和Ecotect软件对改造设计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建筑室内照度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也兼顾了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优化,节约了大量照明能源,为将来的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采光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学位
在中国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时代背景下,对各类遗址的关注和相关保护工作日益增多。相关的遗址博馆物设计任务也随之而来,遗址博物馆作为一类特殊的博物馆,其设计内容和设计策
学位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分娩中心作为产科的重要部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人们对医疗条件和服务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现有的分娩中心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种植屋面节能研究的逐渐深入,各省市地区植屋面的发展也在加速推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种植屋面节能研究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了我国种植屋面节能研究现状;提出了夏季节
作为土生土长在中国的宗教的道教,几千年以来同传统的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教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就是道教建筑,它是同道教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兴盛起来的。道教建筑的发展自
闽南沿海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区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多重影响,成为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并由此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木作门窗作为传统建筑
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其提出了构成西南山地城市形态的五个方面,分别为:历史格局、生态文化、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
本文以透明建筑为研究对象,以透明与支撑以及建筑三者关系的讨论为研究透明建筑的切入点,从透明建筑与其支撑结构整合的角度,总结当代透明建筑中透明与支撑的复合表现规律,解读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