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形式的选择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aping3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这些农民无法做到务工与务农兼顾,他们的土地如果不荒废必然要进行流转。而生活在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土地流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1]及进行土地流转的形式都会有所不同。城乡结合部的农民的生存状况十分复杂,土地状况也十分复杂。土地流转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流转行为也关系着农民的生存,每一次土地流转背后都包含了农民的深思熟虑。因此,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中如何从农民的立场出发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石家庄市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为切入点,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农民进行调查,并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力图找出影响城乡结合部农民选择土地流转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农民心目中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流转形式。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选题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了土地流转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本文出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防止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第三部分:国内外土地流转相关形式分析。本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及经验借鉴。第四部分:土地流转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进行土地流转形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这部分,本文以石家庄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背景,针对影响土地流转形式选择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农民意愿的分析得出影响土地流转形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依次为非农务工机会、土地收益额、生活保障因素、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土地规模化程度。第五部分: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流转形式的选择。在此部分本文尝试设计了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影响因素框架为问项的调查问卷,对当地农民的意愿进行访谈调查,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得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希望得出适合本地区的土地流转形式,为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提供可行的方式。第六部分:结论。总结全文,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工作作了展望。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用大量的数据说明城乡结合部农民流转土地的真实意愿,以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土地流转的研究中。(2)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改善层次分析法中递阶层次结构构造时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流转形式选择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其他文献
大豆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来支撑产业的发展。
从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学术适应三个方面考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以河南工业大学67名来华留学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SPSS16.0对留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运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各
苏东剧变后,古巴的政治改革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展起来,古巴共产党就党的领导、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走出了一条古巴特色的政治改革道
为了提高船舶营运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将大数据应用于船舶柴油机的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本文从某轮的6S35MC7柴油机的实际运行数据中选取研究样本,选用大数据挖掘算法中的神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环节,其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目前有关农村土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各种政策措施的落实,海河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为了各种目的所进行的土地利用活动,不仅改变了地表覆盖的某些性质,而且
当前,我国灌区普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水费收缴困难、末级渠道工程管理主体“缺位”等问题。改革灌区的管理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首先要明确用水主体,并引导用水主体主动节
西藏特殊的高寒自然地理环境客观决定了其地表资源利用方式的主体是农牧业。发展特色农牧业是提高西藏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林芝
<正>0引言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如火如荼,在医疗、教育、建筑、军事、娱乐等行业,均可见AR技术的身影。但国内在AR教学应用方面例子尚少,国